第一百六十章 出征!-《小軍閥》
第(1/3)頁
民國初立,藏省叛亂再起!
在英國人的策劃下,藏省叛軍接連攻陷攻陷里塘、鹽井等二十余縣,一時中央地方震動!
1912年4月22曰《大總統袁世凱命令》中強調:“現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為我中華民國領土,則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為我中華民國國民,自不能如帝政時代再有藩屬名稱。此后、蒙、藏、回疆等處,自應統籌規劃,以謀內政之統一,而冀民族之大同。民國政斧于理藩不設專部,原系視蒙、藏、回疆與內地各省平等,將來各該地方一切政治,俱屬內務行政范圍。現在統一政斧業已成立,其理藩事務,著即歸并內務部接管”
對于少數民族,中央政斧表示出了極大誠意,但藏省卻還是再一次的叛亂了!
武昌起義之后,駐藏川軍兵變。1911年11月23曰,川軍士兵郭元珍、何光燮等人發動起義,樹起了“大漢革命”旗幟。但是,這些領導人都是四川袍哥出身,為爭奪藏省的領導權進行混戰,兵丁四出搶掠,互相殘殺,并劫掠統領羅長裿私宅。
次后波密土王兵至,將羅長裿扣留并侮辱。羅長裿逃脫,跳崖自盡,當時未死,最終被害。
英國人在武昌起義發生后立即利用藏省的混亂形勢,進行挑撥離間,英印總督明托趕到大吉嶺和[***]喇嘛商談,向[***]喇嘛提供武器和經費,由[***]喇嘛派其親信達桑占東等人返回藏省,迅速組織起上萬民兵,圍攻在拉薩、曰喀則、江孜等地的川軍,同時下令全藏僧俗,不準與漢人新政斧來往,斷絕給川軍和漢人官員的糧草供應。
江孜、曰喀則兩地川軍以“和平協議”的名義繳械,取道印度回國。隨后,[***]加緊實施“讀力”計劃。在他艸縱下,前后藏各處起事,叛軍不斷東侵,察木多、定鄉、巴塘、里塘等地相繼被圍攻,前藏地區叛軍勢力不斷加強。藏省一小撮叛亂分子在藏省各地煽動民族仇恨,聲言“洗漢”,駐藏官員、漢商、漢族人民群眾,有的被殺、有的被強行驅逐出藏。藏省局勢不斷惡化,嚴重威脅著國家國統一和西南國防的安全。
在此危急情況下,前四川新軍三十三混成協協統,駐藏地軍事指揮官鐘潁不得不一再向內地求援!
各路告急電報讓云南都督蔡鍔憂心如焚。而此時川軍因經費困難和川境局勢動蕩,駐扎在打箭爐,閉關不出。期間,蔡鍔數電中央,力陳藏省危局。他不顧滇軍剛由四川撤回,軍旅疲乏,糧彈匱乏,毅然向國務院請戰:
“竊念云南軍隊訓練夙精,前經援蜀、援黔,均屬耐勞敢戰,現已陸續抽調回滇,若以之防剿戰亂,必能得力。”
隨后,袁世凱正式電令蔡鍔,撥勁旅與川軍聯合進藏,平定藏亂。
以云南都督蔡鍔、四川都督尹昌衡為主將,分兩路進軍藏省,徹底平定叛亂!
“恒帥,大總統袁世凱電令,王恒岳前次藏省平亂,戰功卓著,熟悉當地。特命,讀力混成師師長王恒岳為全軍前鋒,直取藏省,平定叛亂!”
這份突如其來的電報就放在了王恒岳的面前。
“恒帥,怎么辦?”
“恒帥,發兵還是不發?”
“恒帥,不能去,去了就等于給了尹昌衡一個機會!”
部下亂哄哄的話,并沒有打亂王恒岳的思路。
等終于安靜了些,王恒岳緩緩地說道:“藏省屢叛,威脅我國防安全,王恒岳前次去了,這次也一定要去!為國防計,我將親率兩個團的兵力前往!”
“但是,恒帥,尹昌衡那怎么辦?”
“我料尹昌衡必然不敢動!”王恒岳說著朝蔣百里看了一眼,發現自己的參謀長嘴角帶著贊許鼓勵的微笑:“尹昌衡在這個時候如果想搞小動作,必然使得四川震動,國家不容,他的位置還想坐下去?況且此次尹昌衡也親自率領主力出征,沒有力量再來對付我們!我料此去平叛,必然無礙大局!”
說著又看了一下蔣百里:“參謀長的意思呢?”
“恒帥此去,頂多有驚無險!”蔣百里胸有成竹:“我讀力混成師有十團之眾,又有偽裝衛隊、保安團協助。恒帥此去只帶走兩個團,影響不了什么。留守部隊只需要嚴密防備各地,一有異動,不待敵人先動,我方先行發難!恒帥只管去就是了!”
說著又加重了一些口氣:“在四川鉤心斗角是一回事,但維護國防卻又是另一回事。國防第一!何況此次平叛,那是袁大總統親自點的將,若能成功,恒帥功勛可留史冊,光耀全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