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裝護僑!!-《小軍閥》
第(1/3)頁
公元1918年。
這一年,歐戰結束;這一年,在中國南北方戰爭不斷;這一年,直皖矛盾重重;這一年,在南方的王恒岳準備北伐!
但就在王恒岳北伐在即,在俄國發生的一件事情,卻把直系、皖系、奉系和王恒岳的西南系緊密的聯系到了一起。
他們的這次合作,不是為了彼此利益,而是為了:
國家尊嚴!
國家尊嚴大于派系矛盾,國家榮譽大于內戰!
俄國的十月革命,讓一百多萬滯留在俄羅斯境內的華僑,面對混亂而血腥的俄羅斯內戰,其生命和財產都遭到空前威脅。
告急文電雪片般地從海參崴飛往燕京:
同胞正在挨餓,一些華僑的曰均糧食只有四兩
同胞正被劫掠,無論是俄羅斯的餓紅軍還是白軍,只要是扛著槍的老毛子,都把華僑當做予取予奪的金庫
同胞正被屠殺,俄羅斯相互對立的武裝派系,都強拉華僑的壯丁,套上一件臟兮兮的軍裝,這些只聽得懂“烏拉”的中國人,就被投入到了槍林彈雨之中。即使未被強拉壯丁的,也在一撥撥穿制服的強盜面前,宛如待宰的羔羊。甚至連以“護僑”名義出兵俄羅斯的曰本軍隊,也莫名其妙地對華人大開殺戒
百萬華僑翹首南望,向著燕京求救!
此時中國得到國際承認的中央政斧,北洋政斧卻焦頭爛額,一邊要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一邊要應對山頭林立的國內各派勢力。
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黑暗、腐朽、反動”的北洋政斧,也頂住各方壓力,下令出兵西伯利亞武裝護僑,甚至不顧曰本的威脅警告。
這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執政者第一次在海外動用軍事力量,以保護僑胞的利益和安全。1918年,全世界都對中國刮目相看!
來自圣彼得堡的革命巨浪,涌到太平洋海岸時,幾乎只剩下了幾朵小小的浪花。遠東地區不足一萬人的布爾什維克,并沒有足夠的號召力,更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在通過突然的軍事政變占領了伊爾庫茨克、海參崴、伯利、海蘭泡等戰略要地后,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很快就被顛覆,布爾什維克依然只能在地下進行游擊戰。
占據優勢地位的是捍衛舊政權的白衛軍,但也在走馬燈般地替換著領袖和政權名稱,“西伯利亞臨時政斧”、“西伯利亞自治臨時政斧”、“全俄臨時政斧”、“全俄政斧”,你方唱罷我登場,一片鼎沸。
此時,滯留在俄國境內的華僑,足有百萬之眾。他們之中,除了傳統的商人、手工藝人之外,還有數十萬派遣到一戰前線去的華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加入了協約國的陣營,派出了大量華工,其中不少由陸路經俄羅斯前往前線。俄國陷入內亂之后,這些華工陸續匯聚到伊爾庫茨克等地,處境悲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