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潼關-《小軍閥》
第(2/3)頁
話音方落,槍聲愈發的密集起來。
馬連生目瞪口呆的在那站了好久,才終于醒悟過來,北伐軍是真他媽的打到這里來了!
“頂住,頂住!”馬連生嘶聲力竭的喊了起來。
控制住了城門的82團開始大舉進入潼關。槍聲在潼關到處響起,誰也不知道北伐軍究竟進來了多少。
潼關守軍一片混亂!
自從進入陜西以來,這一個團的豫軍養尊處優,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戰事,此時戰斗甫起,混亂中的豫軍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打才好。
而那位馬連生團長又實在無能到了極點,在此緊要關頭,最應該做的是穩定軍心,集結隊伍,一邊固守,一邊伺機反擊。但馬連生卻張皇失措,毫無應對能力。
82團迅速控制住了上下兩個南門,并開始向潼關內部挺進。
潼關史稱“畿內首險”,是“三秦鎮鑰”、“四鎮咽喉”,自漢末設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了。它占據晉豫陜之交點,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而劉鎮華把他的親信馬連生放在這咽喉之位,無疑是個最大敗筆。
隨著部隊一起進入潼關的孫連仲,一邊下令部隊繼續突進,一邊虛張聲勢,到處在那叫嚷著北伐軍主力到了。
這一來,原本就混亂不堪的局勢更加亂了。
當得知北伐軍“主力”到達之后,馬連生“當機立斷”的做出了決定:
投降!
北伐軍主力都到了,自己一個團的能起什么作用?還不如干脆投降了,反正到哪都是一樣吃飯。
在82團攻入潼關一個小時之后,負責鎮守潼關的鎮嵩軍團長馬連生即向北伐軍投降。
原以為會出現的惡戰并沒有發生。
孫連仲也有一些驚訝戰事居然那么順利的就結束了,一邊命人整頓工事,應付劉鎮華在得知潼關丟失后可能到來的反擊,一邊在馬連生的帶領下進入到了城內。
馬連生打仗不行,不過學問倒是不錯。在得知對方其實也只有一個團的兵力后,一絲一毫的沒有后悔和慚愧,反而還主動當起了孫連仲的向導:
“這潼關歷史上大大有名,曹艸當年曾在這里戰敗過馬超。而最有名的當屬明末闖賊李自成與明軍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此役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
“哦,是嗎?”孫連仲沒有讀過多少書,略有一些好奇的問了聲。
這一問,頓時讓馬連生來了精神:
“崇禎十年兵部尚書楊嗣昌制定‘四正六隅十面張網’方案。是年九月李自成在漢中遭曹變蛟伏擊,只得退居四川。后來前往梓潼、劍州一帶活動。洪承疇分析李自成勢窮,必定出潼關東走河南。洪承疇命孫傳庭于潼關南原設置三重埋伏,崇禎十一年春二月,曹變蛟等人將李自成逼入潼關。此役李自成部尸積如山,幾乎全軍覆沒,當地居民‘遇則棒殺,秦賊遂盡’,最后僅以十八騎突圍出來,逃入商洛山中。”
孫連仲聽的津津有味,聽完嘆息一聲:“馬團長,我看你當軍官未必合適,當個教書先生那是一定錯不了的。”
馬連生居然有些臉紅:“兄弟其實本來的抱負便是當名教書先生,誰想到陰差陽錯吃上了這碗飯。孫團長,打仗我是不行的,不過孫團長若是身邊缺個文書,兄弟那是當仁不讓的。”
孫連仲哭笑不得,這馬連生好歹也是一團之長,卻居然說出了那么沒有志氣的話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