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章 西西里島登陸-《小軍閥》
第(2/3)頁
盟軍投入戰役的地面部隊約47.8萬人,作戰飛機3680架,運輸機1500架,作戰艦艇500余艘,登陸艦艇和運輸船約2700艘。
參戰部隊7月初完成了一切戰前準備。
西西里島,位于地中海中部,北面隔著墨西拿海峽與意大利本土相望,墨西拿海峽非常狹窄,最窄處僅3219米,南面隔著約170公里寬的突尼斯海峽與突尼斯遙遙相對,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
該島東西寬約300公里,南北長約200公里,呈不規則的三角形,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島上多山,東北部為高原,地勢從東北向西南逐漸下降,平均海拔450米。島上有環島和斜貫島西北和東南的兩條鐵路,還有縱橫交錯的公路,交通便利。港口有東海岸的錫拉庫扎、奧古斯塔、卡塔尼亞,西海岸的杰拉、首府巴勒莫和墨西拿。全島有10個機場和4個水上飛機機場。
1943年春當時意大利軍總兵力為82個師又8個旅,海軍作戰艦艇263艘,作戰飛機825架。其中在西西里島、薩丁島、科西嘉島和本土擔負防御的為44個師又6個旅,163艘艦艇和600架飛機。德軍在意大利部署了7個師又2個旅,60余艘艦艇和500架飛機,歸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元帥統一指揮。
就在盟軍積極準備登陸作戰的同時,德意軍也在抓緊進行抗登陸準備,意大利的的海軍一直將最好的艦艇保留著,用以對付盟軍的登陸。但由于軸心國始終未能查清盟軍即將發動登陸的具體準確的時間和地點,因此無法做出有針對姓的部署。
而意大利海軍由于缺乏有效的空中掩護,禁止艦隊在盟軍作戰飛機半徑范圍里的西西里島附近海域活動,這樣,西西里的防御主要依靠地面部隊和航空兵了。
1943年7月,在西西里島的守軍為意軍第6集團軍,司令是古佐尼中將,下轄2個軍,4個野戰師、6個海防師又2個海防旅,共約25萬人,其中只有里窩那師是摩托化師,具有一定戰斗力,其他部隊兵員均是從西西里當地人中強征的,普遍存在著強烈的厭戰反戰情緒,他們認為如果盟軍登陸,抵抗越激烈,對家鄉的破壞也就越大,所以不愿進行抵抗。島上還有德軍2個師第15摩托化師和黨衛軍赫爾曼。戈林裝甲師,共約4萬余人,這兩個師都是德軍的精銳部隊,原計劃是前往突尼斯增援的,后因盟軍海空封鎖太嚴,突尼斯又很快失敗,這才滯留在西西里島。
名義上屬于意軍第6集團軍,但實際上直接聽命于德軍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元帥。其中赫爾曼。戈林裝甲師裝備有德軍最先進的“虎式”重型坦克,具有極強的突擊力。
防御部署上在南岸200公里海岸線上,只配置了2個海防師,每師防御正面多達百余公里,而且只構筑了少量工事,這2個師都只裝備輕武器,又沒有足夠的機動車輛,戰斗力和機動力都非常有限。守軍主力位于島西北,準備在盟軍登陸時實施反擊,將盟軍趕下海,如果反擊不成,就憑借縱深山地,進行持久戰。軸心[***]隊原在西西里島部署有1400余架作戰飛機,但在盟軍猛烈攻擊下,大部撤回意大利本土,只留下500余架飛機為守軍提供空中掩護。
抗登陸準備中最大的困難是德、意之間的矛盾,意大利第6集團軍司令古佐尼中將判斷盟軍極可能在錫拉庫扎至杰拉一線登陸,因此打算將意軍的里窩那師和兩個德軍師部署在島西南部,但凱塞林擔心盟軍在巴勒莫登陸,那將切斷撤回意大利本土的退路,因此不顧古佐尼的反對,將第15摩托化師調到了巴勒莫,并私下囑咐兩個德軍師的師長,一旦盟軍登陸,立即實施反擊,而無需等待意軍的命令。
這種行為,既分散了軸心國的反擊力量,又破壞了指揮體系,對于已經非常薄弱的防務,更是雪上加霜。
5月13曰,即突尼斯軸心[***]隊投降的當天,北非的盟軍航空兵就開始對意大利本土、西西里島、薩丁島和希臘的機場、港口、交通樞紐、部隊集結地和雷達站進行了廣泛而又猛烈的空襲,全力消滅、壓制德意航空兵,并阻止其部隊的機動。德意軍在該地區原有作戰飛機1400余架,其中德軍飛機800余架,分散配置在西西里島、薩丁島、科西嘉島和意大利本土,在盟軍猛烈空襲下,意大利空軍司令福吉爾上將和德軍第2航空隊司令馮。里希特霍芬中將于6月22曰決定,將大部分飛機撤往歐洲大陸,只在西西里島和薩丁島留下了少量的戰斗機和轟炸機,總數不超過500架。
為擴大戰斗機的作戰范圍,盟軍于6月11曰攻占西西里島西南110公里的班泰雷利亞島,并在馬耳他島附近的果佐島修建了機場,盟軍戰斗機部隊隨即進駐這兩個島。
盟軍除了對軸心國機場進行了猛烈的攻擊,還對從西班牙至科孚島一線各港口實施不間斷的監視,對所有經過直布羅陀的盟軍護航運輸船隊進行空中掩護,6月26曰,一支盟軍船隊在邦角附近海域遭到德軍百余架飛機的攻擊,但盟軍岸基航空兵的戰斗機一直在空中掩護,有效壓制了德軍攻擊機群的攻擊,使船隊沒有遭受到損失。此外,盟軍航空兵還有力掩護了在北非各地進行臨戰訓練的地面部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