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我的大時代!(終章)-《極品明君》
第(3/3)頁
而倭島之民,大多成為了大明帝國探險世界的先驅開拓者,用他們的鮮血和汗水,為大明的霸圖大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京師,紫禁城內,巨大的奉天殿內,朱祁鎮有些無精打彩地看著那些從門外戰戰兢兢地步入了殿中的諸多大明藩屬之國的使臣,甚至,有些藩屬國的國主也都親自到場。
然后向著朱祁鎮無比虔誠地朝拜,以表達大明的藩屬之國對于朱祁鎮這位大明帝國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的敬仰。
而之后,將那一份份的國書遞交到了那禮部官員的手中。然后呈到朱祁鎮的案頭上,手輕輕地撫著這些國書,與其說是國書,還不如說是一份份重要的商業合同。
或者說,有了這些國書在手,大明,就等于是將這些藩屬之國內最為重要的礦產資源全都捏在了手中。
年過四旬,依然身強體健,強壯如牛的朱祁鎮昂然而立,龍目四顧,聲音宏亮如呂黃大鐘一般在大殿之內回蕩不停。“諸位能夠有這樣的心意,朕心甚慰,想我大明與諸藩,皆是一衣帶水,自古以來,諸藩便與我大明就多有往來,而今,為了諸藩,我大明愿意用我們的雙手,去幫助你們的國家,讓你們能夠脫離飲毛茹血的時代,讓你們的國民,能夠用上精美的瓷器,喝上最甘美的佳釀,穿上舉世無雙的絲綢……”
“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們愿意臣服于我大明,換到的回報。我大明的刀槍,只會對準敵人,而不會向著大明的朋友……”
朱祁鎮用他那生動的肢體語言,還有那激昂的語氣,調動起了那些藩屬之國的使節和國主的情緒,而唯有大明的文武大臣們表情雖然也很熱切,可實際上他們的內心已經很是麻木。
每一次,朱祁鎮這位大明天子的話總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可最后兌現的,唔……畢竟是咱們大明的英明神武的帝王,不好的話就不說了。
而且,他為大明所帶來的變革和利益,怎么扳手指頭連同腳趾頭,都是沒有辦法數清楚的。
最終,這些藩屬之國的使節和國主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奉天殿,他們帶走的,只是朱祁鎮這位大明皇帝舌綻蓮花的承諾。而將來,他們所需要付出的,可不光是他們國家的物產,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子民和土地。
而那些大臣們雖然有些麻木,但是,對于朱祁鎮又忽悠了一票鎧子還是很欣慰地,這意味著,大明又能夠獲得新的貨物傾銷地和原材料采集地。在不久的將來,大明又能夠獲得了新的移民點。
“好了,今天時間也不早了。散朝,對了,明天是休沐之日,大家都好好休息休息,不過,若是有北邊的消息,記得第一時間告訴朕。”朱祁鎮處理完事情之后,很是麻利地拍屁股散朝。而一直站在一旁聽朱祁鎮巧舌如簧的朱見深趕緊抹了一把額頭的冷汗追上了父皇那健步如飛的腳步。
“都看清楚,都聽清楚了?”朱祁鎮看到這個長得高大壯實的兒子,不禁露出了一個笑臉詢問道。
“嗯,父皇,兒臣都聽明白了,在嘴上怎么好聽怎么說,可是在實際利益上,一定不能放手。”長相顯得憨厚正直的朱見深很是一本正經地說道。
“唔……儒子可教。”朱祁鎮笑了起來,這些年來,朱見深的成長,已經早就達到了他所預期的目標,甚至還有些超出,在自己的教導之下,他可不會再是歷史上那位仁慈軟弱的帝王。
他一定能夠繼承自己的意愿,讓大明,完全地凌駕于世界之顛。朱祁鎮很是欣慰地嘆道。“好了,政事之上,什么樣的手段都可以用,都可以使,只要對我大明有利的,都要牢牢的把握住,但是,對于家人,可不許用什么心眼。知道嗎?”
“父皇您就放心好了,兒臣明白,如果連家都不能保持和諧,那就會像那些歷代帝王一般,真的成為孤家寡人。”朱見深很是用力地點了點頭言道。
“如此甚好,嗯,這段時間,政務這些,你可以先緩一緩,多跟你那位剛剛成親的太子妃多多親近,你父皇我,想要含飴弄孫了。”朱祁鎮拍了拍朱見深的肩膀,露出了一個古怪的笑容道。
“啊……這個,兒臣……”雖然身為父子相處了二十多年,可朱見深有時候還是沒有辦法接受父親那種神呼其神的思路轉變。
“反正你心里邊知道就行。唉,也不知道你三弟如今怎么樣了,那小家伙,如今打到了莫斯科沒有。”朱祁鎮繼續向前邁步而行,而那幢臨海別墅,已然近在眼前,看到了那些正在別墅外玩耍的兒女,還有自己的妻妾,還有那位坐在椅子上笑瞇瞇地給最小的孩子講故事的母親,朱祁鎮的心里邊充滿了無邊的溫暖。
自己已經完全的忘記了那個曾經生活了將近三十年的時空,自己的過去,自己的將來,都活在了這個時代,而這一切,都是憑著自己的雙手開創的大時代,我的大時代。
--------------------
PS:總算是,嗯,完成了,完成了這一部可以說是我自從寫作以來,寫得最為堅難的一部,看樣子,寫帝王還真是不好寫。
所以,下一本,決定回歸老套路,嗯,啥老套路,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的,嘿嘿,容我賣個小小的關子。
新書,仍舊歷史的,大綱已經敲定了,一定會比這一本更好看,相信我,沒錯的,嗯,正在努力地寫當中,會爭取早日上傳的,敬請同學們期待吧,呵呵,無比感激同學們的一路支持和幫助。
沒有你們,我就不可能站在這里,在這個舞臺,用自己的筆去構建一個一個夢想的世界。感激不盡,日后再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