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燕云亂 第八十一章 官家-《宋時歸》
第(2/3)頁
天幸天上掉下來一個蕭言!
不僅童貫在河間府歡喜若狂,蔡攸在真定府置酒高會,失態的以他如此身份要舉杯為蕭宣贊壽,王黼這個身份高貴的參知政事,也是在自己書房里頭手舞足蹈!
局勢翻過來了,翻過來了!只要北伐大功告成,他們的地位,就穩若泰山!
王黼立刻以快馬發出私信,要這個同盟的童貫,務必籠絡住蕭言,將這一場克復涿易,收降常勝軍,擊退遼人四軍大王蕭干的罕見奇功,切實的掌握在他們這一方的手中!蕭言提什么條件,就答應什么條件!再黑西軍一把,讓他們知道厲害,老實的為童貫所用。憑借蕭言搶下來的涿易二州,步步而前,拿下燕京,那么不管前方后方,他們這一黨就都是大獲全勝!
聽見官家心情大好的調笑于自己,王黼趨步上前,陪笑道:“艮岳如此,還不都是官家獨享的福分!官家登仙,吾等這些小雞小犬,還不是銜著官家的寬袍大袖,沾一點仙氣罷了,真不知道是幾生修來的!”
這王黼同樣是美姿容,高鼻深目,輪廓很深。個子高大挺拔,一身官袍穿在身上,極有氣度。可這曲背弓腰的上前諂媚,就什么形象都飛到九霄云外去了。徽宗斜眼瞧瞧他,笑罵道:“你也是當過翰林學士的,說話直如此不文!”
“縱有一點學問,又焉能在官家面前賣弄?”
王黼反應極快,頓時接上。徽宗只是呵呵大笑,舉步朝山頂上走,幾個小宦要來攙扶,都被徽宗揮手趕開,看起來興致好到了極點。
隨侍在徽宗身后的,還有一個梁師成,此人也是宋時名宦。權勢之大,童貫這個死太監在他面前也得低頭。被時人稱為隱相。想仕途一帆風順,想登政事堂,誰都得交接奔競于他的門下!當初蔡京,現在的王黼,莫不若是。
梁師成一臉憨厚的模樣,似乎拙于言辭,只是冷眼旁觀著王黼諂媚而喜心翻到的模樣,只是低低的哼了一聲。他只穿著一襲道袍,原因無他,因為才被徽宗加封為中太一官,神霄宮宮使,只好這樣不宦不道的隨侍在官家身后。
王黼竄起太速,這個時候看來,卻是少了一點老公相的得體恭順。登相位這些日子,顯得有些得意忘形了…………看來當初是錯扶了一把他!要不是這個蕭言橫空出世,只怕就早已將他出之汴梁了!現下要是北伐大勝,挾此功績,汴梁里有封郡王的童貫,還有蔡攸和他王黼連成一氣,外有被他們收拾得服服帖帖的西軍,卻將某家朝哪里擺去!使功不如使過,還不如扶那老公相再度出山,還知曉一些進退!
想到這里,梁師成只是不屑的將臉轉過去,輕輕一拂袖子,卻沒說話。心下只是恨恨,你蔡老公相閱人無數,如此手腕,竟然連一個蕭言都籠絡不了,卻不知道派的那位童貫生死仇家,你口中的后起之秀,聰明機敏的方某人,怎么直如此無能!
蕭言的奏章,已經到了汴梁。
如此奇功,自然有單獨上表的資格。而朝中現在暗斗的兩派,也迫切的需要他發出聲音。
官家輕于喜怒,蕭言立下如此大功,正是在官家心目當中紅得發紫的時候。他又是沖殺在第一線,這一份奏章,就對官家有著莫大的影響力!
蕭言將他取勝的功績,全部歸諸于了童貫的方略。
更在奏章之中,感念童貫收留重用南歸凄惶之士,甚至于慷慨流涕。若無童宣帥,絕無可能有他這等大功!
北渡四百健兒,也是童宣帥從直領的楊可世所部,王稟的勝捷軍當中抽調給他。信任寄托之重,難再加之。此次大捷,首賴官家鴻福,次則朝中相公調度,再次童宣帥密授克敵方略。最后才有他蕭言和麾下兒郎拼死血戰的小小微功。
這些話里頭,也暗地里告了西軍一狀,童貫只能從楊可世和王稟所部里頭抽兵給他,老種小種坐擁北伐大軍當中最為精強的涇源軍和秦鳳軍,卻沒有一卒隨蕭言北渡。其間掣肘親慢之處,安可勝言?
官家覽奏,一則以大喜,一則以大怒。喜則是如此奇捷,實在是合了他的胃口。說實在的,要是大軍緩緩持重而進,隔個三五個月撥一座重鎮下來,慢慢推進到燕京城下,說不定官家早就無聊得打哈欠了。蕭言此舉,偏偏如石破天驚,實在是耀眼得驚人!對于徽宗這等藝術氣息濃厚的皇帝而言,蕭言這個功績,實在是藝術得太讓人擊節贊賞了。
漢武有霍去病,孤家也有此蕭言么!
怒則是西軍如此,難道要效五代牙兵故事?竟然敢于如此掣肘于北伐大計,童貫如此重臣,竟然還指揮不動他們!要不是蕭言,這些西軍,將置孤于何處?
總體而言,官家還是喜多于怒。一時興起,就帶著議事的諸臣,直奔艮岳而來。疏散一下心情。
一眾臣僚宦者,只是簇擁著徽宗登臨艮岳峰頂,周遭百鳥應和,香氣只是在眾人身邊緩緩裊繞,山風吹來,身心皆為之一澄。入眼之處,東京四水逶迤,穿行于繁華的汴梁街市。外城街巷,到處是車馬行人涌涌,市聲渺渺,只是傳入這仙山頂上來。
徽宗獨立峰頂,負手而望,山風將他大袖高高鼓起,恍若神仙御風。良久良久,徽宗遙指汴河:“在汴河之側,設一座北伐幽燕,斬獲虜酋之京觀若何?”
“天子帝都,設京觀以懾四方不臣,正是重威景象,臣敢請親領此職事!”王黼搶前,答得飛快。
徽宗語調淡淡的,又指著汴河邊上另外一處地方:“在此設侯府,以待遼主,又是如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