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燕云亂 第九十三章 接應-《宋時歸》
第(2/3)頁
韓世忠從他身邊擦身而過,壓低了聲音朝他道:“這就去接應你家岳哥哥了!宣贊是有肝膽的人,怎么會丟下自家兄弟不管!”
說完這句話,他就再不理張顯,只是大步走進帳中。
蕭言正在帳中,負手看著面前木圖。聽到腳步聲響,抬頭就看見韓世忠大步走了進來,不等韓世忠行禮,蕭言就發聲問道:“遼人動向如何?”
“給俺們釘死在北岸了!輪番前出哨探,不斷尋釁,遼狗就是不敢渡高粱河南一步……入娘的,在雄州前頭,這些遠攔子可不似這么軟!”
蕭言沉思著搖搖頭:“蕭干看來是想自保實力啊…………他也不知道,這燕京城能保到什么時候,打的仍然是一邊拖延一邊觀望的主意…………帥為軍之膽,主帥如此,還能指望底下人死戰么?”
蕭言氣色,比前幾日好了許多。也不知道是活動開了,還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胸中郁郁,仿佛都已經拋了個干凈。眼睛亮亮的,似乎又回到了當初毅然帶領四百騎孤身北渡,挽回這場戰事命運的時候!
他看著韓世忠笑道:“抽誰?”
韓世忠看來對這個問題早就胸有成竹,試探著問道:“俺去吧?”
蕭言一笑:“你去不如我去了,咱們都丟開這里不管!”
他拍拍木圖:“雖然北面要照應,可是咱們的重點,還在這燕京城!女真是否入寇,還在未定之天,我還是認為,女真入寇的可能性不大!可是他們一旦過來,我們要是沒有準備,那也是糟糕了…………更何況,那里還有我蕭言的兄弟孤身在那里!”
韓世忠逼問了一句:“要是女真當真入寇呢?”
蕭言灑然一笑:“當然是他媽的將那幫家伙打回去!我想要燕京,簡直太想要了…………可是我總算想明白了,燕京城不見得非落在我蕭言手中,只要是漢家兒郎收復此處,還不是一樣…………老子差點忘記了,這一路死戰過來,到底是為的什么!”
韓世忠神色微微動容,可他畢竟是條粗直大漢,說不來太動情的話,只是低低道:“抽湯懷去吧,他是宣贊心腹,又穩重可靠,雖然不喜歡出頭,可是干這接應的活計,再合適不過。俺們已經將遼人釘住了,也試探出蕭干的虛實,這兵可以抽出來了!”
蕭言點點頭,手指在木圖上頭滑動:“神武常勝軍抽兩百,勝捷軍抽兩百。湯懷為主,那個余褲襠……余江為副。從西面繞過去,北渡溫榆河,接應上直抵檀州古北口一線的馬擴岳飛他們!沿途設立烽火,一旦女真入寇,叫他們燃起烽火,我蕭言去接應他們!然后回頭再搶燕京城!”
說完這句話,蕭言才真正覺得胸中塊壘為之一松。
自己走到今日,真的是因為自己有潑天般的本事,和天大的運氣?自己說到底,只是一個無依無靠的穿越客罷了。為什么能得人追隨死戰,直到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的奇跡,不過是因為自己直道而行,讓英雄傾心,讓老天低頭而已!
可笑自己還以為已經有所憑借依靠了,以為自己已經有所地位了。反而思前想后,束手束腳,只是以為拿下燕京城才是穩固自己權位的最重要的事情。卻不知道,自己能走到此處,只是因為在宋軍內部各方勢力內斗之時,只有自己一人,在仍然為大宋國運孤軍奮戰!
正是因為如此,才讓自己彗星一般崛起,在步步驚心當中,殺出一條血路。才讓各方勢力矚目,才讓自己功成名就————為什么自己反而要將這最重要的憑借倚靠丟了呢?
雖然做了決定,可是蕭言還是在心里頭默默祈禱:“賊老天,拜托你不要讓歷史改變得太厲害好不好?雖然老子已經讓這歷史有點面目全非了…………可總不至于差得那么多罷…………雖然說是這么說啦,可是燕京城最好還是落在我手里,為了燕京城,老子已經將周圍的各方勢利得罪了一溜夠,為了早日再度北伐,先是得罪了老種小種他們,看著白梃兵眼熱,為了克復燕京城萬無一失,又將童貫這死太監得罪了。兵至高粱河,將馬擴岳飛丟到了遠遠的北面,要不是反應得快,也是鬧了生分出來…………你總得給老子留條活路罷!”
他在那里祈禱,韓世忠領命就要出去。走到帳門口,他突然回頭,認真的看著蕭言:“宣贊,俺沒看錯人!若是說俺潑韓五起初還念著西軍,在宣贊你下定決心分兵接應自家弟兄之后,俺就死心塌地了!老天爺不會這么沒眼,只是折騰一心為國的人!不管有沒有女真入寇這件事情,俺韓世忠,一定為宣贊將燕京城拿下來!”
~~~~~~~~~~~~~~~~~~~~~~~~~~~~~~~~~~~~~~~~~~~~~~~~~~~~在蕭言前軍大營身后,六聘山的南面,王貴所統領的后路營盤也已經設立。隔著六聘山,和蕭言遙遙相對。這條補給線路,左右有六聘山做為依托,前面有蕭言大軍遮護,正是最為安全可靠的。
補給一支大軍,其繁雜勞累處,非經兵事,難以想象。蕭言三千余騎軍在前。后面就要有上萬民夫,上千車馬往來絡繹于途。三千騎軍,一日消耗,人吃馬嚼的就得上萬斤糧,和幾萬斤的馬料。更別說這些民夫車馬本身還要更大的消耗!運上去一斤糧草,后面就得消耗十斤。
燕云之地早已殘破,野無所掠,一切供應,都要從后方運過來。前些日子囤積在涿州的大量糧食物資,頓時就流水一般的轉運向前。涿州物資空了,就得從雄州追運。支撐大軍深入敵境作戰,除了游牧民族,從來都是非雄厚國力莫辦。
宋遼戰事勝負,其實也可以從這后勤供應上分出高下了。遼人就算剩下兵馬強悍程度超過宋軍,可他們也只有殘破的南京一道可以做為依托,而大宋卻幾乎是動員了半個帝國的實力在支撐這十余萬大軍!
后路大營里頭,也是一片亂哄哄的景象。
糧食馬料,都裝成了袋子高高的堆著。軍中計點糧草物資發放的司馬小吏只是站在前頭喊得聲嘶力竭。一隊隊的民夫過來,裝運了糧草就領籌。這些籌子,就能管他們沿途消耗食用,更能做為工期憑證。
大宋境內的民夫,是服徭役而來。到了期的就得回去,不讓這些民夫回去就得給報酬。而燕地征發出來的難民民夫,更是每一天工期都能折合成糧食。一根籌發出去,這些背后統計工作卻是瑣碎。司馬小吏們個個熬得兩眼通紅,聲音嘶啞。
糧食只是補充大軍物資其中一個方面而已。還有軍資器械,這些東西點發更是繁瑣。大宋制度嚴密,軍資器械發放出去都要有去路,有憑證,最后能在三司使沖銷。這也是大宋以文馭武的手段之一。
這些軍資器械堆放的地方,更是戒備森嚴。神武常勝軍步卒持戈而立。神武常勝軍三千步卒已經全數動員,連涿州能沒留幾個。除了大營守衛,沿途更要設立哨卡堆撥,防止敵人可能的潛越騷擾糧道。民夫沿途領糧領草領燒柴,也都是神武常勝軍沿途設立兵站計口發放。雖然前面騎軍袍澤廝殺血腥,他們在后面也是忙了一個昏天黑地!
王貴主帳,就設立在營盤正中,在他帳門口,滿滿的都是等待回事情,等待著簽發發放物資文書的人馬。大堆大堆的民夫,正在營地里頭空地上睡得歪七扭八,鼾聲大作,前線后方走一趟下來,人人都是精疲力竭。可是文書一下來,物資領上車馬,大家伙兒就得又出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