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韓世忠今日似乎要和岳飛別別苗頭,沒有用慣常的大刀,反而選了一根馬槊。比岳飛的大槍短些,但是在遼人亂陣當中,同樣夭矯如龍,不是用刺的,反而是用抽的,極具彈性的槊桿沾著哪名倒霉的遼人騎士,就只有落馬的下場!這一桿馬槊,他還是單手使動,另一只手卻是兩面開鋒的一柄長大重劍,論起來應該是雙手劍,卻給韓世忠用成了單手劍。馬槊沒有掃倒的遼人騎士,順手就補上一劍。牛皋沖過一路,無非是人人悶哼落馬,可韓世忠這一路沖過來,更有無數血光迸濺! 重騎沖陣,用不著捉對廝殺,要的就是善用重騎的沖力,將敵陣沖垮。騎兵會戰,只要一方混亂落馬,給坐騎踐踏之下,這死傷比在敵手刀劍之下還要慘重許多!韓世忠牛皋這兩名長大漢子,就有如白梃兵這個攻城重錘的錘頭,一下就在遼人亂陣當中犁出了兩條血路,當在他們的遼人騎士,就如紙糊的一般,他們兩人到處,一片人仰馬翻,竟然沒有人能稍稍阻擋他們半步! 在韓世忠和牛皋之后,這些遼人騎士還沒反應過來之際,大隊的白梃兵重騎也已經撲至。韓世忠和牛皋是殺法驍勇,無人能夠阻擋。而這些結陣撲來的重騎,卻如一面面鐵墻,將所有敢于和他們碰撞在一起的對手,全部碾成粉碎! 從高處向下望,就能看見一道道鋼鐵洪流涌入了遼人散亂的軍陣當中。每一道浪頭撲至,這遼人萬余騎形成的散亂陣勢就消融一分。這一道道鋼鐵洪流不可阻擋的向前,留在他們身后的就是一片血肉狼藉!在這短短一瞬,不知道有多少遼人最后的精兵猛將,就淹沒在這洪流當中! 遼人軍馬,連半分的抵抗能力都沒有。他們也是久戰疲兵,不論人馬都已經困乏到了極處。是靠著擊退宋人西軍全部的驕傲,還有對眼前這支常勝軍焚燒了燕京城的仇恨,才支撐到了現在。誰也沒有想到,突然就冒出了這么一支宋軍,以如此氣勢,以這般重騎,一下就摧垮了他們的全部努力! 遼人本來就沒有多少氣力廝殺,韓世忠和牛皋所領的白梃兵也沒有給他們結陣抵抗的時間。而這些遼人最后精銳從心理上,也被摧垮了。 他們已經拿出了全部努力,在蕭干的旗號之下,轉戰于一支支宋軍當中。消滅環慶軍,迫退涇源秦鳳熙河軍,以為就是戰事底定。結果宋人又冒出一支常勝軍偷襲了燕京城!要不是大石林牙在城中奮戰,他們差點就因為失卻燕京根基而遭敗績! 好吧,他們鼓足余勇,及時趕到了燕京城下,迫得宋人常勝軍后撤,更在高粱河邊追上了他們,痛痛快快的屠殺了一場報了燕京城被焚毀的仇恨。 可是現在,又冒出了這么一支陣容豪華的鐵騎出來! 遼人這些軍馬,基本上都是跟著蕭干在易州城下血戰過的。那次功敗垂成,就是因為幾百宋人鐵騎冒死沖擊。蕭干曾經對他們表示過,這支宋人騎軍,已經被他略施小計,就遠遠的調到北面去了。可是現在他們又回來了,而且是挾著更大的陣容! 眼前這洪流般一浪浪涌來的重騎已經讓他們絕望,而在那宋人統帥立足的西面丘陵之上,大隊的宋人輕騎還在源源不斷的涌出,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這些宋人輕騎張開兩翼,緩緩策馬而前,控制著速度,分明就是等著自家崩潰,然后張開兩翼包抄追擊。宋人軍馬,是想將他們全部粉碎在這里! 他們已經打垮了一支又一支的宋軍,但是這些宋軍,還在不斷的冒出。此時此刻,這些遼人軍馬才想到,他們是一個將滅帝國的最后一點實力,他們已經再無援軍。而宋人,不知道還會拿出多少支軍馬出來,前仆后繼的沖向燕京城! 大遼,亡了。 無可挽回! ~~~~~~~~~~~~~~~~~~~~~~~~~~~~~~~~~~~~~~~~~~~~~~~~~~紛亂的遼人陣中,一瞬間所有抵抗意志都已經崩潰。不少人已經打馬掉頭就跑。可是馬力都已經用到了竭盡的地步,一瞬間如何能提起速度來。更不用說宋人輕騎已經張開兩翼,隨時會加入追擊,他們絕逃不出多遠。 可是現在這些遼人軍馬已經不管不顧了,只想逃離這個戰場,回到燕京,帶著家人遠遠離開這處死地。 還有的遼軍卻在拼命朝前涌。當放棄了一切希望的時候,人要不就是失魂落魄的只想著逃走,要不就是自暴自棄的準備與自己所保衛的同殉。這些從后面涌上來的遼軍紅著眼睛,手中兵刃先招呼向自家逃卒:“賊廝鳥,國滅之人,還能逃到哪里去?不如就在這里和大遼一起殉了!就算逃回燕京,將來也是當南人奴隸,男兒大丈夫,不如就死在這里!” 兩種不同心思的人舉動,讓遼軍陣后更混亂成一個大疙瘩。只有零零星星的遼騎能從這紛亂的潮流當中脫身,拼命鞭打著坐騎向隨便哪個方向逃跑。有的遼人還干脆棄了馬,一邊扒身上的盔甲,一邊朝著黑林子方向沖去。這些是屬于頭腦比較清醒一點的,知道憑馬力是跑不過宋人,黑林子地形復雜,也許還有逃出生天的機會。在他們看來,對大遼的忠心,自己已經盡完,帝國滅亡,已經無法挽回,不論是對大遼,還是對他們的統帥蕭干,自己也已經問心無愧了,將來命運,聽天而已。 看著遼人戰陣已經崩潰,而且有人開始脫離戰場。岳飛和湯懷兩人,領著麾下數千輕騎,居于張開北翼頂端。南面是高粱河,不方便包抄追擊。幾千輕騎,幾乎都在白梃兵北面展開了。在岳飛湯懷身后,有戴著貂帽的勝捷軍,有頗有些兔死狐悲的神武常勝軍兒郎,還有報效心切的燕地豪強子弟。 這樣一個完美的戰局,白梃兵從突入遼陣伊始——甚至可以說蕭言旗號出現在遼人視線當中的時候。遼軍就已經崩潰了。每個人都是躍躍欲試,只等岳飛號令,就投入包抄追擊當中。岳飛卻一直按著他們前行的速度,勝捷軍和神武常勝軍還好,那些燕地豪強子弟,一個個都在背后急得渾身亂擰,眼前戰局,誰都知道是必勝之局。追擊廝殺一場,在那個宋人宣贊面前賣好先不說,眼前遼人多是燕地契丹奚人勛戚子弟成軍,擒斬幾個,他們身上甲,胯下馬,說不定還有隨身財貨,也是好大一筆生發! 要不是領兵的是岳飛,說不定這些豪情子弟都呼哨一聲就沖出去了。可是那些剽悍輕捷的貂帽軍看著這個不大的將軍都扁扁的服,這些豪強子弟對力量的感覺都很好,也只能按捺住性子,熱切的越過黑壓壓的盔頂,看向岳飛的身影。 天爺,快點下令出擊罷! 岳飛策馬提槍,如往常一樣,走在全軍的最前面。他眼睛一瞬也不瞬的,死死盯著遠處飄揚的蕭干旗號。蕭干所在的土丘之上,人馬往來穿梭,顯然已經失卻的對全軍的掌握。那些簇擁在蕭干身邊的將領,有的人已經不管不顧的沖向前來,不知道是想和麾下兒郎死在一處,還是要在這兵敗如山倒之際將自家兒郎帶出一些來。更有些小小的人影,慢慢的從蕭干高瘦的身影旁邊退縮開,后退幾步,就轉身調馬疾馳而去。 蕭言在戰前對岳飛沒有什么多交代的,就一句話:“把蕭干腦袋給老子拿過來,用得著!” 所以岳飛就一直控制著自己前行加入戰場的速度,一則是隨時保持著接應白梃兵的態勢。二就是想吸引蕭干前來,這些兵馬都是這位遼人四軍大王最后的實力,難道他就舍得丟了?說不定就要冒險前來,看能不能接應一部退出去。在眾人口中,這位蕭干蕭大王,是遼人的英雄豪杰,難道他就忍心丟下自家人馬?只要他迎上來,岳飛就相信自己能取下這位遼人統帥的頭顱! 眼見得自家軍馬,都要追上了白梃兵沖陣的隊列。眼前的河灘平地,一片血肉狼藉。常勝軍敗軍尸首,還有這些剛才還是屠戮一方的遼人軍馬尸首,涂滿四下。在河水當中載沉載浮,白梃兵就如一具狼牙拍從城頭上滾下,經過之處,全是斷臂殘肢。不少遼人傷卒傷馬,在尸堆當中掙扎呻吟,看到宋人大隊輕騎跟上,掙扎得起來的都靠在尸堆上面,呆呆的看著眼前一切。 岳飛身后輕騎,目光都集中在這片戰場上面,哪怕最粗魯無文的小卒,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自己現在所見證的,就是一個帝國的滅亡。還有人不住的看著眼前正在廝殺的白梃兵大隊。近兩千重騎,已經完全沖進了遼軍的亂陣當中。數千遼人死人死馬,吸收了白梃兵重騎的全部沖力,白梃兵腳步已經放緩,這個時候沒有戰馬的沖力了,只能憑借手中刀劍向前緩慢而血腥的推進。不得不說白梃兵是宋軍辛苦養育而成的重騎驕傲,如此一場沖殺下來,還能勉強維持著一道道的陣列,如墻而進。 而遼軍已經完全混亂,雖然在每個帝國滅亡的時候,都不乏有殉死之人。這些遼人子弟呼喊著拼命向前,他們已經不指望能挽回戰局,只是想找到一個死所。他們已經不講什么陣型組織了,拼命的就朝前涌,想擋在白梃兵的身前。 此刻卻有更多的人已經崩潰,想脫離戰場,和這些涌上前的遼軍混雜成一團。最后一起被白梃兵的鋼鐵洪流所淹沒。 但是這點忠勇之士,也無法阻擋更多的人逃跑。遼軍大隊大隊的逃兵,已經從這亂陣兩翼雪崩一樣坍塌下來,不管不顧的就朝后逃。 此時此刻,不要說勝捷軍神武常勝軍還有那些燕地豪強子弟了,連一向沉默的湯懷都策馬趕到岳飛身邊,用急切的目光望向他。 岳飛深深吸了口氣,正準備下令。就看見視線中,一直樹立在那里的蕭干四軍大王旗號突然倒下。在數十騎的簇擁下,向東退下土丘,逃離了戰場! 幾乎是下意識的,岳飛回頭看了一眼身后。蕭言旗號,仍然驕傲的樹立在那里高高飄揚。 在這燕地,縱橫南北,轉戰千里,最后能作為勝利者的旗號,留在這片戰場上面的,只有蕭宣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