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樣的泥濘道路,百余步的距離女真鐵騎想沖撞過來,也提不起速度來。步軍弩機一陣亂射,就足可以將這些女真韃子射成狗。 對面陣容足足是楊再興部兩倍以上的女真韃子鐵騎,果然也只是冷冷的注視著宋軍騎軍的動向,半點前撲的意思都沒有。 不管是與女真西路軍還是東路軍戰,蕭言麾下可稱大宋第一的強騎與女真鐵騎一直是在各處戰事中打得火星四濺。今日雙方騎軍卻是都非常克制,不要說騎戰對沖了,就是上前騷擾和張開騎軍警戒幕都沒做,只是壓住陣腳而已。今天這場戰事,雙方都是橫下一條心,準備用步軍狠狠對撞,分出一個勝負出來! 楊再興勒馬立于最前,轉頭看著步軍將士毫不停頓的越過騎軍上前,鐵甲鏗鏘,腳步穩健。一名步軍指揮使甚而朝著楊再興咧嘴一笑,算是打了個招呼。 而在三列射士之后,則是從水關寨柵夾道中,列陣而出的步戰之士! 這步戰之士又有千人兩個指揮的規模,此刻卻只戴著兜鍪未曾披甲,后面還跟隨著大隊輔軍,背著他們的鐵甲。這兩個指揮步戰軍士行進起來比披甲射手快捷得多,人人手中也都是長大兵刃,看他們的隊列,明顯是集中在陣列中央方向。 這個時候站在高處的雙方重將,已經看明白了戰場形勢。雙方都是以步射開局,然后投入鐵甲步戰之士肉搏而進。不過女真重點在兩翼,打著盡可能多殲滅宋軍出戰將士的主意。而宋軍重點放在中央,打著的是盡快打穿女真韃子陣列,接應到沿河沖來援軍的主意! 雙方各自布置,其實沒有誰更高明一點之說。最后決定勝負的,只是看雙方戰士誰更勇猛,誰更頑強! 戰場之上,隨著雙方步軍陣列越來越近更顯得分外肅殺,連雨水似乎都帶上了一絲不祥的血腥氣。遠處河道上的喊殺廝殺之聲傳來,更預示了這片冷雨下戰場上即將發生的碰撞將會是如何樣的慘烈! 楊再興收回了投在步軍身上的目光,接下來戰事,這些緩慢而堅定步入戰場的弟兄將會有慘烈的死傷,更不知道多少人還能回到易縣城中閑談笑鬧。不過身為軍士,與胡虜戰,這都是意料中事,男兒大丈夫不必婆婆媽媽多愁善感。 楊再興的目光只是落在了女真陣列之后那名坐鎮指揮的女真大將旗號所在方向,死死看了一眼之后,突然就轉向身邊的十三:“能不能尋出女真韃子破綻。讓俺們有機會沖殺進去?捅翻這個韃子鳥大將。也算不白來走一遭!” 十三就跟在楊再興身側。比之猿臂蜂腰英挺無比在后世可以上雜志賣弄腹肌和人魚線的這家伙。他在馬上瘦瘦小小半點不起眼。這次隨劉保忠出征燕地,本來劉保忠還將他放在身邊為親衛衛護他的安全,后來才發現這小子放在哪兒都死不了,干脆也就隨他了。 楊再興和十三也算有點交情,對十三的本事楊再興難得的也有點服氣。這瘦小家伙在廝殺中,天生的就有尋空覓隙的敏銳嗅覺!但凡臨陣,楊再興總愿意拉著他。十三雖然不是他這個指揮建制中的人,不過每上陣的時候。十三總不聲不響的披掛好了跟上前去,和楊再興一起打最為兇險慘烈的戰斗。 聽到楊再興發問,十三粗短的眉毛動了動,不大的眼睛瞄了對面拔離速旗號一眼,只是搖了搖頭:“現在不成。” 楊再興也知道無望,現在女真步軍層層布列,騎軍更虎視在側翼,他就是自視再高也知道沖殺不過去。最后只能狠狠的呸了一聲:“直娘賊,俺就不信等不來時機!” 冷雨之中,宋軍陣列終于靠近了那支插在地上尾羽赤紅的羽箭。可他們仍然沒有停步,還在繼續邁步向前! 雙方觀陣的軍將。不管身在何處,不管攔河水戰已然進行到了何等程度,廝殺得如何兇狠,這個時候都將注意力集中過來。每個人不自覺的都握緊了拳頭,只等著廝殺爆發開來!雙方步軍陣列毫無花巧的對撞,永遠是戰場上最為慘烈,也是最為關鍵的所在! 站在奚車之上的拔離速猛然劈下手掌。身邊親衛頓時吹動了十余支號角,就是一個單調的長音而已。在雨幕中沉沉的嗚嗚響動。 號角聲方才響起,就是一片弓弦震動之聲密集響起! 無數雙緊扣著弓弦的手猛然松開,自然后揚撒手,弓弦顫動,帶起一片水珠飛濺,在這一瞬間,女真軍陣之中,就升騰起一片白茫茫的水霧! 數千羽箭呼嘯而起,撲向宋軍猶自向前的陣列,戰場上都被這密集的箭雨遮蔽得一時黯淡下來! 無數羽箭落下,如飛蝗一般撲入宋軍陣中,或者撞在兜鍪鐵甲之上發出金屬碰撞之聲,或者就是撕裂血肉的悶響,轉瞬之間,宋軍陣列中就倒下一片! 此刻宋軍距離女真陣列,有七十步左右的距離。正常天氣之下,這樣距離,女真所發射的破甲輕箭已然有相當威力,對于這些僅著一層七八斤重無袖鱗甲的宋軍射士而言,已經可以造成有效殺傷。 可是今日會戰,天候潮濕有雨,女真箭陣弓力至少衰減了三成。但凡羽箭落在兜鍪或者甲胄之上,不管是平射破甲輕箭還是拋射重箭,都未能破甲。但是宋軍射士為了方便持弩而射,遮護畢竟不完全。如此密集的箭雨下,臂上腿上中箭負創倒下的,還是足有四五十人之多! 指揮戰事的拔離速,如何不知道潮濕天氣對弓力的影響,但依然在七十步距離就開始射擊。女真射士用弓,宋軍用弩。女真人在射速上就天然的占著便宜,宋軍似乎要保證絕對的威力給了女真人先手機會,拔離速也不客氣,干脆就早點動手,多射幾輪,看這些南人能撐持多久! 宋軍仍然在默然前行,按照事前布置,甚而沒有人去救護倒地傷者。這些軍將士卒,面色冷漠,繼續緩步前行。 后世所謂到了近代民族國家,才有步軍結成陣列,忍受著巨大的傷亡互相對射而不崩潰的戰事出現,其實是錯誤的。漢家男兒,自先秦起就善于結成陣列以步對騎,忍受著胡騎往復穿梭拋灑著箭雨,承擔著不斷的傷亡,仍然堅定平穩的射出手中弓弩。直到韃虜自己崩潰! 有宋一代,因為有很長時間喪失了穩定合格的馬源,不能組建大規模騎軍部隊。在步軍陣列上更是花了極大的功夫。與鐵騎數十萬的遼人都能勉強維持著戰略均勢,對西夏的戰事,基本上更是靠著步軍一步步的結硬寨打呆仗推過去的。 京畿河北江南等處宋朝軍馬承平數十年爛到底了可以不論。但是在投入了巨量資源維持且一直保持著戰斗的西軍。至少步軍結陣而戰之上。還維持著相當水準。更不必說蕭言麾下這支集合了各方精銳,從成軍起就一直惡戰不斷的新生之師! 區區箭雨,算得了什么? (多說兩句,其實北宋滅亡,在軍事上并不是毫無機會的。當時宋朝,至少還能調集組織起二十萬規模的能戰之軍。北宋滅亡原因,更多是因為統治中樞各種花樣做大死。蒙古崛起,那是實實在在軍力上遠遠壓倒了南宋。圍攻襄陽,甚而集中了中亞近東羅斯各處匯聚而來的半個世界的仆從軍,架起了無數技術上都超過宋朝的回回炮晝夜狂轟。至于明末,漢家古典軍事制度的傳承給揚棄個干凈,居然正規軍中出現了家丁這么奇葩的制度。而新時代的軍事體制又未曾建立起來。可以說明末時代,算是漢家武力最低谷的時期了奧斯卡按) 女真軍陣之中,又升騰起一輪箭雨,這一輪發射,雖然沒有第一次那么整齊,但宋軍陣中。又倒下了三四十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