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卷 補天裂 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金柝(六)-《宋時歸》


    第(1/3)頁

    比起春季時分的多雨泥濘,入夏以來,河東又是干旱少雨。而在河北之地,又是夏雨若潦,濕冷異常。江南干旱,劍南等處又是水患成災。這個靖康元年,仿佛注定是一個天地失序的時節。

    黑茶山是嵐州西南面處呂梁山脈延伸出來的一片余脈,到了此處又驟然聳拔起來,山勢綿延,一望無涯。而黑茶山就其間,高出群峰,仿佛一座黑沉沉的托天巨塔一般。

    此處地形破碎,山路分歧,蔚水河谷從黑茶山北面繞過,為難得可供大軍通行的孔道。

    過黑茶山,便是合河縣。再越過合河縣一百數十里路,便是嵐州州治重鎮宜芳。

    這一帶本來就是地瘠民貧之所在,人煙也不算多。經過女真韃子東西往來的蹂躪一番之后,河谷中原來還算不少的村落,盡皆荒廢,沿途經行,只能看見白骨相望道中,廬舍被焚為墟,一片殘破的戰地景象。而將此間狠狠糟蹋了一番的女真韃子,在直撲黃河東岸,已經隔河可以望見陜西之地后,又飛快收縮回去,這一片山地中,竟然不見了蹤影。只有繞過黑茶山,才能看見女真韃子設立的一連串軍寨。

    河東之地,兵家必爭的所在有很多,黑茶山一帶絕對排不到前面去。但是這段時日,這一片原本荒僻的所∮,※.在,卻是宋軍云集,殺氣沖天,鄜延一軍與折家軍聯兵東進,仿佛就準備在此間,狠狠的和女真韃子做一次決定性的會戰!

    蔚水河谷當中。此刻正有大軍通行。因為近來干旱少雨的天氣。河谷道中。塵煙大起,更有人喊馬嘶之聲響徹。若有人站在黑茶山顛,就能看見數千騎軍,正拉開長長的陣列,打著無數翻飛的旗號,正直指向東面當道依托地勢布列的女真軍寨!

    這支規模甚大的騎軍,就是楊可世所部與劉安世所領蕃騎組成。足有四五千騎的規模,幾乎就是鄜延軍所擁有的全部騎軍力量了。這個時候都為劉光世所拿了出來。要打開通往合河縣的道路,四五千騎精銳之后,更有數萬步軍跟進。在劉光世這位鄜延軍統帥心中堅信,如此軍容,宗翰絕不敢硬抗,最多就能在合河縣抵抗一下。而什么時候又聽說過胡虜善于守城了?

    只要能再以雷厲風行之勢拿下合河,那么宗翰所部就更是不敢與他劉光世相抗,只有掉轉頭和蕭言拼命去!

    甚為寬闊的蔚水河谷道中,兩支騎軍幾乎是并肩而進,但是隊列卻是涇渭分明。

    楊可世所部雖然是小種提供了巨大支持。重建起來的騎軍集團。不管是人員素質還是裝備都甚整齊。

    但是渡河而來,攜帶輜重并不甚多。一路又是前鋒而進。比鄜延軍任何一部都來得辛苦。這二三千騎看起來衣甲敝舊,軍將士卒都是滿面風霜之色。看起來并不算是多么軍容壯盛。可行軍之際,這二三千騎卻是整齊肅然,前后呼應,每經一處山口,則一絲不茍的撒出哨探,要直探出十余里遠。而且也不只是在馬上,經常下馬登山,以瞻四下局勢。行軍過程,異常勞苦。

    反觀劉安世所領蕃騎,卻大不一樣。

    西軍慣有使用蕃騎的傳統,當年狄武襄平儂智高之亂,就帶了數千蕃騎直下廣南煙瘴之地,并且作為骨干主力貫穿平南戰事始終。鐵壁相公這等人物更是以胡人身份坐到了西軍當中高層軍將的地位。

    西軍有這樣的傳統,鄜延軍自不會例外。本來鄜延路在陜西諸路東北,不比熙河秦鳳等軍方便招募青唐橫山等部蕃騎,但是自西夏勢力衰弱,左廂神勇軍司名存實亡。而劉光世入主鄜延軍后更以招募蕃騎以為恢復鄜延軍實力的重要手段之后。鄜延軍中這些蕃騎就開始大量加增。

    這些蕃騎當中,青唐諸部甚少,主要是以南下的阻卜雜胡,甚而還有黨項投效小族為主。劉光世許以優厚待遇,更以親弟直領,以為中堅親軍使用,一時間就精選出二三千騎。依仗為軍中選鋒骨干使用。

    但凡得入鄜延軍中,軍餉便比其余正兵要豐厚個數成,亟發賞賜也甚為頻繁。各種軍資器械也揀上好的發放。且劉家兄弟在軍紀上也不如何拘管他們,還美其名曰不要以漢家制度約束其胡部天生勇悍之氣。劉光世帶兵風格,大抵如此,在沒有蕭言的時空,劉光世后來號稱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但是麾下人馬紀律卻是最差。最后劉光世去職朝廷中樞要整練他那支大軍的時候,居然一下就叛離投降女真的軍馬足有五萬二千余人。

    這支蕃騎與楊可世部并肩行進,兩三千騎隊列密集,有人著漢家錦袍,有人穿著皮衣,少有人馬老老實實披甲而行的。沿途哨探遮護呼應,幾乎沒有去做。行進途中,多在以胡語或談或笑。不少蕃騎隨身水葫蘆里裝的是酒,騎在馬上就不住的喝,酒葫蘆喝干之后也差不多薰薰然了,要說這些蕃騎騎術的確不賴,就倒轉過來頭枕馬鞍,腿翹在鞍后褡包之上呼呼大睡,一搖一晃的就是摔不下來。

    這般模樣,讓楊可世部老卒看得直是搖頭。蕃騎固然有自小成長與馬背,騎術精熟。且有胡人不開化而天生帶有的那點兇蠻之氣。但是要整練成軍,還要花相當功夫。真正強悍的胡族軍馬,又有那支不是軍紀肅然了?

    偏生劉家兄弟還將這支蕃騎當成寶貝,兩軍共同行進中隱然還對自家形成監視之態,那些蕃將更是滿面倨傲。在這劉光世軍中行事,真真每日都那么難熬!

    那夜闖劉光世中軍大帳回返之后,楊可世就加倍的少言寡語起來。對劉安世領來共同前進的蕃騎更是視若不見。

    眼看經過半日行軍,轉過了黑茶山,眼前山勢平緩下來。而在十余里外。已然隱約可以看見女真軍寨。楊可世立即帶著親衛趕到前面。號令全軍戒備。自家帶著親衛就選擇道旁一山策馬而上,最后更是棄馬直登高處,仔細瞻看女真軍勢。

    這一系列軍寨,應該是幾個相距甚近的河谷中的村落,都在大道之側。相距這么近的距離,說不定還是一族之人分各支而居。

    這些村落都被女真韃子狠狠的糟蹋過了,然后又憑借于此改為軍寨形制。山間村落本來就有防野獸防山寇的寨柵,女真軍馬將其加高加厚。更設了望樓。并且挖出深壕截斷道路,就算是組成了一道防御體系。

    這個時候站在高處,終于可以看見前幾日蹤跡突然不見的女真軍馬。寨墻上可見人影巡視,發現遠處塵煙大起就吹動了號角,在河谷中嗚嗚回響。軍寨之中那些被燒得焦黑殘破的房屋之中,涌出不少人馬,趕上寨柵,持弓守御。更有軍將模樣的人物登上望樓,盡力向西而望。

    幾處軍寨都打開了寨門,頓時就有百余騎涌出。也不打旗號,就這么匯聚在一處。向著東面方向迎過來,像是這個時候才匆匆放出哨探,打探對面而來的軍勢。

    要說堅固,這樣的防御體系自然算不上。當道下寨,必須要有綿延縱深,并且控制強大兵力,才能與攻方相持。且沒有地形之利,攻擊一方也可以拿出太多種攻擊手段出來。

    而這幾處軍寨都不甚大,粗粗一看,加起來也不過就是千余人馬的模樣。防御體系又單薄兵力又有限,實在談不上堅固。

    艱苦行軍幾日,小心翼翼哨探而前,終于撞上了女真軍馬。看到的卻是這幅不堪一擊的模樣。楊可世沒有感到欣喜,反而一顆心加倍的沉了下去。

    女真西路軍若是只有這等水準,豈能擊滅強悍的遼國?豈能在橫掃鄜延路對面黃河東岸諸軍寨渡口之際,若摧枯拉朽一般,守軍難得有能堅持得稍稍長久一些的?

    這誘敵之計,實在是太過明顯了一些!

    山下后續跟進的軍馬,也聽見了前面響起的號角之聲。

    楊可世所部已然做好了準備,有下馬布列當道結成箭陣的,騎軍也退到側后準備隨時應援。

    隊形驟然間就緊密起來,各色軍將認旗各自就位,站定不動。只等迎接可能到來的大戰。

    更有硬探哨騎呼哨著迎上前去,但卻不是沒頭沒腦的撞上去,而是控制著速度,走上一程,就停下來整理一下,然后再度前進。

    而劉安世的蕃騎卻一下有些騷亂,二三千騎隊形不僅沒有趕緊收縮緊密,反而更分散了一些。這支蕃騎是各部雜湊而成,又沒有經過嚴格的整練,臨戰之際,自然和熟悉的族人在一起。在河谷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數十股,各種驚呼喊叫傳令之聲響成一片。

    但是這些蕃騎倒是的確有些悍勇之氣,不管哪一團人馬,都有精壯之士沖出,同樣也不打旗號,呼哨著就迎了上去,轉眼之間就超過了謹慎而前的楊可世部哨騎硬探!

    楊可世正在沉下心來盤算怎樣應對眼前這道女真防御體系的時候,就聽見腳下傳來招呼之聲。低頭一看,卻見劉安世帶著一眾親衛正氣喘吁吁的趕了上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