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代赴戎機(下)-《北朝漢月》
第(1/3)頁
眼見形勢緊迫,眾人都收起閑心,商量明日領軍及行軍的事情。王建的軍職最高,也曾經(jīng)跟從父親學過兵法,因此主要由他安排。
“一幢應領兩百五十人,按五方分作五隊。每隊五十人,三人為一小隊,三小隊為一中隊,又合五中隊為一大隊,余欠五人,即為隊主一人、隊副一人、隊頭執(zhí)旗一人,左右傔旗二人……咱們這只有三名隊主,因此我和允宣須各兼一隊,行軍時分掌中軍和殿后。隊中其余輔職,也須從普通軍士中選出,大家盡量以本鄉(xiāng)本里人充任。”王建吩咐眾人道。
“明白。”周惠等四人紛紛應承。
“行軍和扎營,由于是在境內(nèi),倒不用太過拘泥。不過,咱們是新軍,軍士大多是本地人,須防止有人臨陣脫逃。若是發(fā)現(xiàn)有逃跑者,一定要嚴加處置,否則其他人就會有樣學樣,這兵也就不用帶了……”
他稍一停頓,轉(zhuǎn)過頭來,認真的問周惠道:“允宣,你的武藝如何?慣常使用什么兵器?”
“實在慚愧!小弟是郡學生員,一向在府中進學,或者在家教導家中子弟。武藝方面,實非小弟所長。”周惠微微苦笑。
記得在前些日子,他曾經(jīng)想過要自建鄉(xiāng)兵,以軍功爭取仕途呢!可是剛才聽王建這番井井有條的安排,他才明白自己還有很多不足,而當初的想法又是多么的一廂情愿。
“那允宣和我一同居中負責輜重,由仲德代為殿后執(zhí)掌軍法。途中若有逃兵……”王建咬了咬牙,“當場予以斬殺!以儆效尤!”
“在下領命。”夏侯敬正容應道。
眾人又商議了一些行軍中的事項,見天色已經(jīng)不早,便用過干糧,各自尋地歇息。期間周祿和周忠找了過來,問起先前所說的聚餐之事,但現(xiàn)在局勢緊張,眾人皆身負軍務,自然沒了那個念頭。
次日早上,眾人相率起身,前往校場接受部眾。經(jīng)過一天的時間,已經(jīng)有一千兩多人赴征前來集結(jié),但是安排到位的軍官卻有六幢,所以每幢只能領到兩百余軍士,旌旗和輜重倒是足額供應。負責此事的河南郡丞拿出調(diào)撥文書,一一注明這些情況,然后交由各幢幢主簽字畫押,以幢為單位率部趕往滎陽。
關于各隊兵力的分配,周惠向王建提議,由自己專任他的副手,從而省去了自個兼領的那一隊人。這是當前最好的安排。雖然靠著伯母和王建的親緣,他和幾人已經(jīng)算是知交,但畢竟沒有他們四個人相互之間來得默契。另外,他對這個時代的軍制也不熟,勉強獨領一隊,很可能會拖眾人的后腿,還不如跟在王建身邊學上一陣。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遂了他避開臨陣第一線的初衷。
和王建一起清點輜重時,周惠發(fā)現(xiàn)安排的伙食太過單調(diào),便拿出錢囊交給周忠、周祿,令他倆去東郭小市換些肉食回來,補充進輜重里面,以改善軍士們的生活。
北魏的五銖錢,價值還是比較高的,官庫拿出來補充市場的布匹,每匹作價是三四百文錢;稍后的北齊年間,豐年時米價每斗僅僅只有七錢而已。周惠這一囊錢,大約有一貫左右,買來的肉食足夠讓一幢人打兩頓牙祭。
周惠的這筆錢,的確是沒有白花。接下來的兩天行軍途中,他們這一幢的士氣,要比另外幾幢高昂不少,很快就率先進入了滎陽城中。
聽說是第一支河南府軍到了,征東將軍、東南道大都督楊昱頗為重視,親臨校場觀看了他們的軍容,又在臨時充當大都督府的滎陽郡衙內(nèi)接見了五人。
接過征東司馬轉(zhuǎn)呈的調(diào)撥文書,楊昱看過之后,將文書擲于幾人面前,頗為嚴厲的質(zhì)問道:“為什么少到了四人?可是臨陣脫逃了么?”
“回稟大都督,這四人突發(fā)疾病,無法跟上隊形,且癥狀頗與時疫傳染病相類。為穩(wěn)妥起見,屬下令四人徐徐返鄉(xiāng)調(diào)養(yǎng)。”王建很沉穩(wěn)的回答。
“也即是說,是你私自放人返鄉(xiāng)的?”楊昱的聲音更加嚴厲,“你不怕軍法處置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