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章:功成見疾(六)-《北朝漢月》
第(1/3)頁
第二天凌晨,馬佛念、宋景休雙雙夜襲得手,返回虎牢關向陳慶之告捷。而在此之前,陳慶之、周惠已經得到巡城軍士的稟報,相率登上城墻,遠眺著三四里外的臺軍前軍營地。營地內沖天而起的大火,以及隱隱約約傳來的嘈雜聲,讓城墻上的眾人看得心曠神怡。
“恭喜將軍!”周惠拱手向陳慶之致賀,“經此夜襲,臺軍前軍是走是降,今日當可見分曉。”
“哈哈!”陳慶之長笑一聲,“允宣莫忘了,這才是開始呢!”
“是,屬下自當追隨將軍。”周惠答道。
事實證明,周惠的預見十分正確,歷史也依然按著原本的軌跡運行。到了上午,臺軍前軍大都督費穆遣使者單騎叩關,表達了情愿歸降的意思。不過,使者同時也帶來了兩個條件,一是降洛陽不降南軍,受降之人必須是天子親自派出的使節,在使節到來之前,虎牢關必須保證臺軍前軍的糧草供給;二是臺軍前軍投降之后,天子不得追究臺軍攻擊虎牢關的罪責,不得撤換軍中各級將領。
這是題中應有之意,陳慶之很快同意了使者的要求,然后派周惠飛馬向洛陽尚書臺告捷。
洛陽的錄尚書事元彧、領軍將軍元延明得到消息,立刻帶著周惠,聯袂求見天子元顥。元顥聽了兩人的奏報,又親自向周惠問清了其中的詳細情形,自然是欣喜不已。他正愁兵力不夠呢,結果就憑空得到兩萬精銳,對于投降的諸人,他只有賞賜拉攏的道理,哪里會追究他們的什么罪責?
唯一的問題,卻是對前軍大都督費穆的處分。此人去年引爾朱榮入洛,攛掇他屠殺洛陽朝臣,其中不少人都是元氏宗親,皇宗所居的壽丘里內,當時幾乎家家戴孝,無數崇門豐室,高臺芳榭,轉而題為寺院,為慘遭橫死的家主超度。京師之人到此,觀諸寺廊廡綺麗之情狀,未嘗不咨嗟嘆息;而遺存下來的宗室,但凡稍有志氣之人,無不對爾朱榮、費穆等罪魁恨之入骨。例如之前在虎牢關被俘的爾朱世承,就已經被元顥下令臠殺。
元彧和元延明乃宗室中的翹楚,河陰之難時因為領兵在外,才僥幸逃過這一大劫。因此,兩人雖然都贊成接受臺軍投降,但同時卻堅持要處死費穆。這下元顥可犯難了,他雖然也痛恨費穆,卻更想接受那兩萬臺軍精兵。
察覺到元顥有所意動,下首胡床上的元彧立刻厲聲勸諫:“陛下!費穆此人必須死!否則何以闡明天道?便是諸位朝臣,大多是不愿附從爾朱一黨,因此才擁戴陛下,若陛下對此人心存姑息,恐怕諸位也不會答應!”
“朕明白,朕當然明白。”元顥撫了撫額頭,神情越發猶豫。
眼見事情陷入僵局,周惠伏地向元顥奏稟:“啟奏陛下,小人有一淺見,或可解陛下與兩位殿下之困擾。”
元顥這才重新注意到了跪在門外的周惠:“哦?你有何意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