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章:國事家事(二)-《北朝漢月》
元寶炬原以為,周惠是放不下那支由他親手帶出,曾隨他駐守北中、轉(zhuǎn)戰(zhàn)河橋、執(zhí)令京邑的府戶軍jīng銳,想繼續(xù)保留其建制,卻沒想到他心思這么大,居然想重建整支河南府戶軍!
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整個河南地方,如今有府戶十多萬戶,一旦成軍,編制將高達(dá)近三萬人。即使在魏朝極盛的太和、景明時期,這么一支軍隊也足夠引起朝廷的重視,故其首領(lǐng)桓誕得封襄陽郡王、征南將軍、東荊州刺史,聽其自選郡縣,賞遇極其隆厚。
如今這個時代,四方多難,天下紛擾,朝廷僅能保有河南一地。這支河南府戶軍一旦重建起來,毫無疑問便是朝廷最主要的力量,其重要xìng甚至超過臺軍。臺軍如今的編制也只剩下不到十萬,其中羽林軍約兩三萬人,戰(zhàn)斗力已經(jīng)急劇衰落,難以承擔(dān)大任;七萬虎賁軍倒還有相當(dāng)強(qiáng)悍的戰(zhàn)力,前年在費(fèi)穆的率領(lǐng)下馳援渦陽,擊退梁朝領(lǐng)軍將軍曹仲宗、直閣將軍陳慶之、尋陽太守韋放等人,去年又隨費(fèi)穆馳援荊州,生俘來犯的梁軍主將曹義宗,但由于去年和爾朱榮合謀掀起河yīn之難,遍誅宗室和洛陽朝臣,早已受到朝廷的忌憚和猜疑,到費(fèi)穆被元顥誅殺之后,就全心托庇于元天穆的羽翼之下,同樣不能作為朝廷的依靠
那么周惠重建這支軍隊,是要準(zhǔn)備做什么?這一點(diǎn)元寶炬不得不先弄明白。**雖然周惠邀他一同參與。并且由他領(lǐng)銜,但他是近支宗室,除非是奉命領(lǐng)臺軍出征,否則不可能掌握任何軍隊;而周惠則是府戶出身,對于一干府戶而言,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如今又安撫了陽城叛亂。在整個河南府戶群體中聲望極高。如此一來,府戶軍一旦重建,自然是唯周惠馬首是瞻。周惠在朝中的地位也將扶搖直上,為善足以牽制元天穆,扶持天子和朝廷。為禍則能擁兵自重,讓天子和朝廷的處境雪上加霜。
盡管和周惠是布衣之交,又親眼看見他治理洛陽,棄官報恩,安撫陽城府戶,收納河南流民,可謂是德才兼?zhèn)洌琧āo守可嘉,自己對他也不無期許。可是,他的功名心實(shí)在太重。為了出人頭地,甚至不惜效力于南軍,焉知他得志之后,是否能始終如一?會不會改弦易張?連王莽還有謙恭下士的時候呢!
“此事關(guān)聯(lián)甚大啊……”元寶炬沉吟了片刻,忽然鄭重的向周惠問道不知允宣平生的志向是什么?”
“我的志向?”周惠忍不住一愣。他本來以為,元寶炬會問自己邀請他一同重建府戶軍的用意,那么自己便可以坦然告訴他,是為了他們兩人的前途,自己有了他的支持,重建府戶軍會容易得多。一旦成事的話,自己和自己身后的家族就能夠扶搖直上,獲得更高的地位和影響力;而他元寶炬得到這份功勞,有了這支府戶軍為后盾,也可以更早的晉封王爵,真正進(jìn)入到朝廷的核心之中……可是,元寶炬卻問起了自己的志向來,這是什么原因呢?
難不成,這位rì后的西魏文帝,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對帝位有了想法,因此要尋找?guī)讉€輔弼的人?這也說不通啊!據(jù)周惠所知,他雖然對自家的天下極為看重,卻并不熱衷于天子之位,因此后來權(quán)臣高歡追贈其父為太師時,宗室諸王和朝廷諸臣趨炎附勢,紛紛前往祭奠,只有時任司空公的他不屑一顧,說活著的三公拜祭死后才追贈的太師,世間哪有這個道理;后來在西魏被宇文泰扶上帝位,登逍遙觀望嵯峨山,又對左右侍臣說道,“望此,令人有脫屣之意。若使朕年五十,便委政儲宮,尋山餌藥,不能一rì萬機(jī)也”,表現(xiàn)出一旦太子年長,便要棄位歸隱的心思。
努力思索了一陣,周惠才徐徐言道:“子煒兄有此一問,大概是見我熱衷功名祿位,不能安貧樂道,因而怕我誤入歧途,墮落至小人之尤?若果真如此,就是子煒兄的偏見了,須知我今rì雖被視為寒門出身,義興周氏卻曾世襲烏程縣公,極盛時一門五侯,乃江東頂級門第,號稱‘江東之豪,莫強(qiáng)周沈’。沈氏人物輩出,有隨宋主劉裕攻入關(guān)中、覆滅姚秦的沈田子、沈林子兄弟,有輔佐宋主劉駿定難登基、官至司空的沈慶之,有出鎮(zhèn)荊州,和齊主蕭道成抗衡的沈攸之,有高才博洽、輔佐梁主蕭衍得國、官居尚令的沈約,至今依然繁盛;而寒家被王敦枉誅之后,便一蹶不振,其后還淪落蠻中,直至隨故襄陽王桓誕歸附本朝后,方才重回文明之邦……昔rì種種繁華,雖然已被雨打風(fēng)吹去,但是先祖既有這番功業(yè),做子孫的自然不能妄自菲薄,甘于下賤,子煒兄以為如何?”
“此乃人之常情,”元寶炬點(diǎn)了點(diǎn)頭,“沒想到允宣乃孝侯嫡裔,難怪會不甘平庸。”
“至于志向……士人之志,不外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項;士人之業(yè),立功、立德、立言三事而已,”周惠越說越順暢,也逐步理清思緒,說出一番入情入理的話來,“昔年先祖子隱公,立功、立德、立言皆有所成,號稱‘陽羨第一人物’,至今依然聲名顯赫,晚年雖然因彈劾前朝梁王司馬肜,受其逼迫,以五千孤軍攻擊七萬叛賊,卻言道“是吾效節(jié)致命之rì也”,于是酣戰(zhàn)終rì,力盡而亡;其子宣佩公,先平占據(jù)揚(yáng)州的妖賊石冰,再平謀反稱帝的陳敏,又平假吳主孫皓之子孫充立國的吳興錢璯,三定江南,開復(fù)王略,晉帝特分吳興之陽羨、長城之西鄉(xiāng)、丹陽之永世置義興郡,為周氏郡望,以彰其功。如今四方多難,正是忠臣報國、大丈夫建功立業(yè)之時,我愿效仿兩位先祖,領(lǐng)軍為朝廷平定叛亂,即使如子隱公那般為權(quán)貴所忌,馬革裹尸,也絕對不改其衷。”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