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頁
他們已經跟小崽們培養出感情了,狗窩卻在此時突然空了一半。
倆小孩跟失去媳婦的二黑一樣,整天蔫噠噠的。
最開始的兩天,他們每次去給小狗喂食,看到空掉的狗窩時,還會忍不住偷偷抹眼淚。
被對方發現后,再無事發生似的,背過身去繼續抹。
“詹妮芬兒和湯姆還在呢,”項小羽在三兄弟的頭上挨個摸了摸,“你們把他們好好養大也很好呀,安吉拉、杰瑞和約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延安撇撇嘴問:“三只小屁狗有啥使命啊?”
“怎么沒有使命?小妹就是抓過走私犯的警犬,”項小羽寬慰道,“如果安吉拉它們表現得好,沒準兒也能成為立功的警犬呢!到時候你們就是親自喂養過警犬的小朋友啦!多威風啊!”
小哥倆認可了媽媽的話,但是接下來的幾天仍是沒精打采的。
孩子突然不作妖了,宋恂還挺不習慣的,害怕他們憋出毛病來,于是夫妻倆決定在周末帶他們去碼頭夜市散散心。
公社給市場劃撥的兩公里馬路,如今已經用掉了一公里,整條馬路燈火通明。
雙胞胎見到這個陣仗就夸張地“哇”了一聲。
夜市的規模比他們想象中要大很多,除了吃的喝的,還有衣裳鞋襪飾品擺設,以及社員自己做的手工藝品。
盡管這跟他們設想的飯店一條街還有很大差距,但已經足夠讓他們口水嘩嘩流了。
他倆的眼睛一直往吃食的攤位上亂瞄。
海邊的攤販大多是就地取材,賣海鮮制品的攤位最多,生腌、魚脯、魚片、蝦丸魚丸之類的占了半條街,還有賣涼糕、打糕、粽子、山楂糕,以及各種糕點的。
生意最火爆的有兩家。
一家在夜市東頭,支著燒烤架子賣烤羊肉串、雞肉串和烤饅頭,另一家在西頭,也是賣燒烤的,但是烤的大多是時令海鮮和蔬菜。
兩家井水不犯河水,偶爾還相互介紹一下生意。
雙胞胎嚼著涼糕找到海鮮燒烤的攤位時,苗玉蘭女士剛烤好一盤大蝦遞給客人。
“姥姥,我也想吃大蝦!”延安笑嘻嘻地湊到姥姥身邊。
苗玉蘭答應一聲,喊道:“這邊人多,你們到那邊找張桌子看電視去,等我忙完了這些就給你們烤啊!”
“娘,他倆已經吃了半條街了,早就飽了,先不用管他們。”宋恂接過她手里的扇子,一邊幫忙看火,一邊問,“這幾天生意怎么樣?”
“哎呦,這個電燈亮起來以后,立馬就不一樣了,那些游客下了船,就能看到咱們這條街上的光亮,順著燈光就能摸過來了。”苗玉蘭喜滋滋道,“大家都說東西好吃,就是買完了吃的沒地方坐,我們前幾天在后面加了幾張桌椅,你大嫂還把家里的電視搬出來了。”
項英雄抱著半筐海鮮過來,接話說:“好家伙,這桌椅和電視一支起來,人流全往這邊涌。我平時帶一筐海貨過來就差不多了,現在三筐都不夠賣的,剛才又去冷庫那邊求人幫忙勻了半筐。”
這邊的生意原本只有苗玉蘭和項大嫂婆媳在做,苗玉蘭負責從村里運送原材料,項大嫂住得近就負責運送燒烤工具和餐具之類的。
兩人在攤子上一起烤,一起賣。
這幾天客流量大了,她們忙不過來就把項英雄也喊上了。
燒烤爐子也換成了比之前那個大一倍的。
即便如此,仍是供不應求。
一些經常來的熟客會很有經驗地在夜市上從頭走到尾,買好想吃的東西后,就來燒烤攤子買點烤海鮮,然后就可以坐在后面的座位上看電視了。
吹著海風,看著電視,還有啤酒汽水小燒烤,沒人能抗拒這種享受。
“娘,你白天在作坊里忙活,晚上就歇一歇嘛,”項小羽勸道,“整天這樣連軸轉,多累呀!”
“加工作坊那邊每天只干到下午四點,四點以后大家都來碼頭擺攤。”苗玉蘭低聲說,“我在家也要忙忙叨叨地干活,還不如來這邊賺錢呢,電視機擺上以后,我們每天都能賺一百多塊呢!”
項小羽嘖舌:“這么多?那你干三個月,就能當上萬元戶啦?”
苗玉蘭飛給她一個得意的眼神。
項小羽心想,萬元戶有些夸張了,再過段時日天氣轉冷以后,大家對夜市的新鮮感也會一點點消失,這股沖動消費會逐漸回歸理智。
想要保持現在的發展勢頭,就得通過一些宣傳手段,讓那些獵奇的新顧客加入進來。
這邊顧客越來越多,項小羽也不再打擾她娘做生意,到后面幫大嫂收拾海鮮去了。
項大嫂一直彎腰處理海貨,累得頻頻錘腰,項小羽幫她按了幾下便問:“你們怎么想到做燒烤呢?這個生意確實賺錢,但也太累了。我看人家那些賣粽子和涼糕的也不少賺呀,賣那個多好,在家做好以后,拿貨來賣就行了。”
“我們一開始也賣了粽子,”項大嫂抹了一把汗說,“不但有白粽,還有蜜棗粽和海鮮肉粽呢,顧客都說好吃,有些人還會買回去當早餐。”
“那你們怎么不賣了?”
“原料供應不上。”
“其他人不是照樣賣粽子么?他們的原材料是從哪里來的?”
項大嫂嘆口氣說:“那些在夜市里賣主食的,基本都是從生產隊里過來的,像我們家屬院的這些家屬,沒有一家是賣主食的。人家的原料都是自己家的或者跟生產隊里換的,我們的原料得去糧店自己買。但是在我們家屬院附近,一家糧店也沒有。要想買糧食,得去距離三里遠的公社糧店。如果繼續賣粽子,兩三天就得去那么遠的地方背一次糧食,誰樂意折騰啊!”
“不是說漁業公司家屬院的配套做得挺好么?怎么連個糧店都沒有?”
“其他方面確實做得挺好,有澡堂、理發店和小賣部,現在連共用電話都給安裝了。”項大嫂無奈道,“就是糧店的問題,搬進來兩年了,一直解決不了。”
“你們沒去找上級反映情況啊?增設一個糧店不是什么麻煩事吧?”
“早就找人反映過了!先是找的生活服務公司,后來還找了公司工會。而且附近其他單位的職工也去各自單位反映過,四五家企業聯合向上級申請,在家屬院附近開辦一個糧店,結果愣是搞不定!”
糧店跟小賣部不同,小賣部可以由個體戶經營,但糧店不行。
糧食一直都是統購統銷的,糧店必須國營,所以若想在家屬院附近有個糧店,必須得由上級批準,增設商業網點。
“大家為什么搞不定一個糧店呀?”項小羽對此頗感興趣,新聞雷達瞬間開啟。
“那誰知道呀,”項大嫂笑道,“工會和服務公司的同志其實挺盡心的,據說網點辦、糧食局、規劃處、貿易辦都去過了,而且還去了好幾次,可惜就是辦不下來。之前工會有個新來的小干事,對這件事挺熱心的,拿著申請表去各單位挨個蓋章,已經蓋了十多個章了,結果還是沒辦成,也不知道咋回事。”
“肯定是互相推諉唄,”挨著燒烤攤賣汽水的大娘也是家屬院的,聞言便插話說,“你聽聽她去的那些部門,看看她蓋回來的那些圖章,這么多部門管事,肯定會互相推諉,誰也不想負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