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六章 軍權-《千宋》
第(3/3)頁
消息剛散布出去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該不該相信這事,要干點什么,撈點什么好處。等這些人醒悟過來時候,東京已經被朱達帶領的東京禁軍***。同時西北軍道、永興軍路、河北軍路、杭州艦隊大宋四大軍隊的主將紛紛在皇家報上發表聲明。他們只支持朝廷做出的決定,任何煽動、挑撥、起兵、***者一律為大宋公敵,進行討伐。
只要兵不亂,國家就不會大亂。由于歐陽出色的軍中人脈,控制住了四名大將。讓東京城內一只見吵架的,不見斗毆的。不過朝廷上是打了很多次了。主要是王爺們的互相pk。
大臣們本次出奇的沉默,倒不是因為他們心中有想法,而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想法。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怎么發展。還好歐陽的公文也到了,為大家制定了一個規則。
首先,必須還是趙家子孫接任皇位,至于誰接任,歐陽來再說。這一手平息了很多人的騷動,也把王爺們的視線轉移到自己的兄弟身上。
其次,歐陽宣布御史臺和大理寺暫時由宗澤監管,并且可以要求東京禁軍協助抓捕犯事的人。
再者,歐陽支持對現任監國徐處仁還有李綱的信任,同意把制度繼續實行下去。
這么一來,大家反倒看明白了,這皇帝是最沒用的職位。有他不多,沒他不少。但是還有兩個最重要問題要落實。第一個問題,誰當皇帝?第二個問題:軍權的歸屬。誰當皇帝,這個問題是比較容易的,反正在一群王爺兒子中選一個,實在不成的就大家***選一個,女性也可以。而第二個問題就比較棘手,兵權是交給新任皇帝,還是由監國掌管,或者是朝廷掌管?
看以前的兵制,三司、樞密院等等發兵權和帶兵權全部是分開的。能順利出兵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帝。臣子是沒有出兵權利的。歐陽到東京后感覺很悲劇,沒有什么人去詢問趙玉怎么死的,死得有多壯烈,而是關心歐陽對兵權的看法。
朝會前一天晚上,徐處仁、蘇千密會歐陽,徐處仁道:“爭論最大就是兵權。有兩種說法。一種監國掌發兵權,樞密院掌調兵權。比如我們要對吐蕃作戰。監國發兵,樞密院負責調兵,要誰去領軍?要動用什么軍隊去打這仗,要不要任命元帥等等。軍權平分,削弱監國的兵權。”
這個有一定道路,監國畢竟不是軍事專家,不會那么專業。所以他提出一個戰略要求,比如要求占領吐蕃一半地盤。樞密院就要考慮要占領吐蕃一半的地盤要出多少兵力,需要消耗多少內勤,要調動什么軍路。最后把使兵的權利交給合適的將領,讓他來完成監國的戰略需求。
“但是這種意見的反對聲音很大。”徐處仁道:“王爺們全部表示反對,他們說按照皇上生前來定制。監國管理國務,皇帝管理軍務。臣子也有不少表示反對,不過反對聲音并不算大。主要是大家認為監國之權還是過大。在三省六部尚書安插自己人,可以說是為了政務實施。但是如果再擁有發兵權的話,如果將來有監國不愿意下臺,恐怕就只能謀逆。”
“怎么會?”歐陽道:“大理寺和御史臺有優先用兵權,他們就是為了監督百官朝議所設立的。宗澤現在是第一把手,他鐵面無私大家是知道的。不過我認為,發不發兵權利可以系統規定一下。”
***:本書已經是蝦米所寫幾本書中最長的一本,有人猜測馬上快結束了。恩,有可能是快結束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