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落幕-《明末:從零開始造反》
第(2/3)頁
整個府谷東面,霎時間陷入一片人間煉獄。
盡管無數人在哀求,在哀嚎,在哀痛,但是殘酷的現實催動著染血的兵刃,毫不留情的收割著生命。
李毅帶著前鋒營,眼神痛苦的望著悲慘的場景。
他以為自己能夠冷下這個心,能夠做最正確的決定。
但是現在,他明白,自己別無選擇。
終于,李毅擦了擦眼睛,神情冷峻的喝道:“布顏,吹號角,跟我阻攔官兵騎兵。高老實,你帶步兵掩護鄉親們后撤,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后撤?!?
李毅說完,握緊虎牙槍帶著騎兵隊沖了過去。
布顏、劉宗敏、趙勝緊隨其后。
號角聲響起,大同軍的血色軍旗在風中飄揚,六百騎兵跟著李毅沖進戰場,將殺戮老弱的官兵騎兵攔了下來。
李毅揮舞虎牙槍,霎時間連殺數人,縱馬急奔,無人可擋。
他長槍跳動,刺穿一個官兵的胸膛,將他拋飛出去,然后側身抱住一個兩三歲的幼兒。
看著一臉鼻涕眼淚,嚎啕大哭的孩子,李毅拍馬而回,將他交給一個頭發花白的婦人。
“照顧好他。”
李毅囑咐一句,高舉虎牙槍,對著周遭的老弱婦孺道:“義軍的鄉親們,官兵大部隊馬上就到,丟棄雜物才能有活路。跟著農會的人快逃,大同軍會為你們爭取時間?!?
說完對著身后的騎兵大吼道:“跟著我,殺官兵,救鄉親們?!?
“殺官兵,救鄉親們。”
“殺官兵,救鄉親們?!?
在無數義軍家眷的注視下,李毅率領著騎兵隊沖了上去。
兩支騎兵很快沖撞在一起。
大片大片的騎兵被掀翻在地,戰馬嘶鳴,雙方攜著槍矛廝殺在一起。
經歷過死亡和希望之后,義軍家眷終于清醒過來。
他們在農會的催促下,丟棄了拖累速度的雜物,然后在農會的帶領下盡快的向山中轉移。
李毅帶著騎兵隊和官兵的騎兵沖殺。
而前鋒營步兵也快速推進,在義軍家眷和官兵之間,構建出一道血肉防線。
很快,洪承疇率領著官兵大部隊趕了過來。
他本以為賊寇都已經撤離,沒想到還有一支留在這里。
當看到那血色旗幟的時候,洪承疇眼神中滿是驚訝和殺意。
“傳令下去,全軍出擊,務必要抓住李毅,死活不論?!?
軍令下傳,官兵大部隊圍殺而來。
面對著遠遠多于己方的官兵,李毅咬牙堅持。
他已經身中數創,精疲力盡,但是為了掩護老弱婦孺,他只能壓榨身體的每一分力量,拼命沖殺。
這個時候,逃亡的義軍主力卻停了下來。
不為其他,許多義軍士兵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家眷并沒有跟上來。
他們心中擔憂,打聽之下,才從曹操羅汝才的手下嘴里,得知老弱被丟在府谷了。
這個消息,讓義軍士兵們大吃一驚。
他們紛紛要回去,救自己的家人。
各家頭領紛紛出面彈壓。
可是關乎到家人的安慰,這些義兵士兵根本不妥協,反而拿起兵器,和頭領對抗。
眼看著形勢鬧得不可開交,王嘉胤只能出面解釋,說撤退倉促,老弱遲了一步。
如今老弱怕是被官兵所俘獲,就算回去也是自投羅網,不如先東進河曲再說。
義軍士卒正在遲疑,這時候高小甲站出來,大聲道。
“諸位弟兄們,你們的家眷并沒有被官兵俘虜。我家大帥,大同軍都在拼死保護他們。就在西面,我們大同軍的弟兄都在浴血奮戰,你們的家人也在等著你們救他們,是漢子的,拿起刀矛、弓箭,跟著我殺狗官,救出你們的親人。”
王嘉胤臉色一變。
高小甲的話就像是一滴水落入油鍋里。
所有的義軍震驚了。
他們沒有想到,就在他們以為家人在劫難逃的時候,竟然有人在拼死保護他們。而且是他們交情最淺的大同軍。
義軍只覺得渾身熱血沸騰,紛紛拿起刀刃,大吼道:“殺回去,救親人?!?
“殺回去?!?
眾多義軍一起高呼,懷著滿腔的仇恨重新向著府谷進發,成群結隊的奔去。
眾位頭領目瞪口呆的望著脫離部隊,開始往回趕的軍隊。
眼前的局勢,完全脫離了他們的掌控。
等到義兵們趕到戰場,這才發現一切如同高小甲所說,確實是大同軍在保護他們的家人。
而且大同軍對戰三倍與己的官兵,絲毫不懼,作戰勇猛,讓義軍們十分敬佩。
逃跑的老弱們看到自己的親人,紛紛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義兵們連忙安撫家人,也聽到是大同軍關鍵時刻留下來,擋住了官兵,這才讓他們能夠活到現在。
一些頭目聽到,紛紛讓家人快些躲進山里,拿著兵器大吼道:“弟兄們,大同軍有恩于我們,是爺們的,跟著我沖?!?
其他義兵紛紛拿起兵器,加入了戰場。
杜文煥大聲咆哮的指揮官兵圍殺大同軍。
但是大同軍陣型絲毫不亂,在李毅的帶領下不斷殺傷官兵,竟然讓杜文煥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只感覺碰到了一塊硬骨頭。
洪承疇幾次下令,讓他盡快抓拿李毅。
杜文煥沒有辦法,只能用最笨但也最有用的辦法,全軍出擊,圍殺大同軍,殺死李毅。
但他沒有想到,義軍竟然去而復返。
隨著數千義軍沖入戰場,一直在圍殺大同軍的官兵立刻陷入大亂。
這時候,飛山虎張勝也帶著輔兵加入戰場,從側面沖擊官兵。
官兵立刻陷入大亂。
賀人龍被李毅一箭射穿喉嚨,艾萬年嚇得魂飛魄散,帶著騎兵敗退。
緊接著,引起官兵大部隊不斷潰敗。
洪承疇眼睜睜的看著很好的局勢瞬間崩壞,只能臉色鐵青的望著戰局,咬牙切齒的念著“李毅”二字。
官兵失利,杜文煥氣得當場吐血,跌落馬下。
被親兵扶起來后,只能虛弱的下令退兵。
本來戰敗后撤的局面,竟然因為大同軍,成了勝仗。
義軍上下歡欣鼓舞,揮舞兵器,大聲的歡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