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恒星牽引-《復活帝國》
第(2/3)頁
這或許是他的性格使然,又或許是他的大腦思維運轉時對外釋放的腦電波對身邊的人有著某種類似于心靈魔裔,但卻沒那么直觀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最終波旁·路易無條件地接受了任重的要求,在遠疆星域內進行了資源調動。
此外,當初任重在南鄉星團與皇家科學院遠疆分院里種下的因,也結成了今日之果。
在機械帝國里,有兩個研究機構對自由折躍技術的研究最為深入。首選當然是皇家科學院本部,但除此之外便要數遠疆分院。
原因很簡單,當初任重給帝國做技術反哺時,他就在遠疆分院中供職,他分享出來的那些艦船改造技術,本來就是由遠疆分院先初步吸收,再向上提交給皇家科學院本部。
即便到如今,雖然機械帝國依然未能實現自由折躍,但遠疆分院依然是在該項目中走得最遠的機構。
為了配合遠疆分院的科研需求,在這片星域中也儲備了大量用來進行折躍實驗的耗材。
在自主研發時,得面對高達三分之二的失敗率,失敗了就是炸機,這些零部件的確是耗材。
但在得到了任重的直覺計算輔助加持后,能得到更精準的三維宇宙坐標,自由折躍自然便不再是拼運氣的事,變得可靠起來。
事實上,機械帝國與自由折躍技術之間的距離,就只差一個任重。
在大量運輸艦陸續抵達南九星系的同時,大量艦船改造零件也同步運抵。
在南鄉星團內,曾有大量企業與勢力與赤峰族長期合作。
如今,雖然兩千多年已經過去,時過境遷,赤峰族在這里也早已成為埋沒在歷史中的舊日傳說,就連盛極一時的南鄉伯劉氏一族也早已湮滅,但當年赤峰族留在這個星團中的影響還在。
當年那一代在與赤峰族的合作中得到跨越式發展的人并未因任重的離去而就此徹底消沉,反倒是靠著那一代人從外出務工的赤峰族人身上學到的知識體系與精神品質,以及部分繼承下來的旁系基因,逐步改變了自身命運。
他們先擺脫了劉氏一族的剝削,隨后又得到了鎮疆候靳詩出于念舊的動機的額外照拂。
如今,南鄉星團這個曾經落后的偏僻星團成為了遠疆星域中的重要工業與科學中心,儲備了大量生產機械,也訓練出一大批熟練技工,甚至有數座可移動的行星工廠。
在波旁·路易與文淵博的強勢調動之下,這些生產資源也都匯聚往南九星系,并在短短兩年時間之后,給陸續趕來的大型運輸艦完成了動力系統與結構系統的雙重改造,以使其達到了在任重的引導下執行自由折躍的技術標準。
時間攏共過去五年,任重帶著一大批運輸艦在穿插著連續折躍與三維空間飛行后,回到了源星星系。
隨后,任重先用星空赤峰甲的全頻段全種類信息干擾功能,切斷了在場所有人與外界聯絡的信息通道。
然后他便亮出身份,再將所有艦船上的乘員全部轉移到行星般巨大的星空赤峰甲內部的乘員艙中。
再緊接著,任重便讓孫艾接管了所有運輸艦的控制中樞。
這支龐大的運輸艦隊的總質量,達到了源星也就是地球的十八萬倍,略小于源太陽的一半。
如果是正常的這般規模的艦隊,在進入行星系時,通常不會過于靠近恒星,與恒星內部的主要星體都會保持至少兩百億公里的距離,更不會單獨出現在一側,而是會在空間布局上呈相對平局分布。
這是為了避免大質量的艦隊過于擾亂行星系內的引力場環境,進而引發引力災害的措施。
但如今源星星系中早已沒有了居民,甚至都沒了行星,根本無所謂災害,任重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孫艾將數十萬艘重型運輸艦放進同一個編隊,然后使其組成個碗狀陣型,再緩緩靠近源太陽。
隨著時間的推移,碗狀艦隊陣型與源太陽的距離不斷縮短。
在兩者間的距離縮小至曾經的源水星公轉軌道的平均長度時,源太陽開始因受到非自然引力的拉扯而漸漸加速移動起來,這加速度開始變得肉眼可見。
與此同時,碗狀陣型中的艦船也在受到源太陽的引力影響。
由于這些艦船是在太空中保持相對靜止,而并非像正常的行星那樣呈公轉運動,沒有離心力的加持,這些艦船也早已同步打開反推介質引擎,向著靜止亞空間所在的方位慢慢推進而去。
隨著時間繼續推移,在孫艾的精準控制下,碗狀陣型與源太陽的距離在緩慢縮小,一直達到了三千萬公里,這已經遠小于曾經的源水星公轉軌道的最小半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