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太陽之死-《復活帝國》
第(2/3)頁
這是什么邪惡的儀式?
就在此時,任重卻并未理睬乘員艙里的騷亂,而是充當著徐光年的眼睛。
作為赤鋒族內當前最為優秀的天文物理學家,徐光年擔任了本次恒星引爆計劃的總負責人,包括重型運輸艦的陣型、介質引擎陣列的點火功率與噴射角度、運輸艦墜落點的設計基本由他完成。
這些事情任重當然也能做,但徐光年在天文物理方面的研究更為精深。
比如現在徐光年就補足了任重原本的構思的一個致命缺陷。
“這些運輸艦大量使用了固態物質,其質量密度遠大于恒星,所以雖然兩者間的質量差距不大,但體積懸殊卻是天壤之別。運輸艦在源太陽里面的分布會相對稀疏。源太陽內部的質量與溫度分布并不均勻,所以運輸艦的爆炸時間未必能做到完全一致。根據我的估算,其中會有兩艘運輸艦周邊的氣溫與壓強會偏低,遲遲達不到引爆核聚變燃料的標準。得等其他區域的運輸艦的爆炸沖擊抵達附近區域時,才會被引爆。這爆破的時間差會打亂原本的鏈式反應過程,造成源太陽只是被撕裂,而未能形成可以釋放更高能級的超新星爆發。所以,得想個辦法讓這兩艘也與其他運輸艦同時殉爆。”
徐光年在通訊中如此說道,并給任重發來一副恒星拆解立體投影圖。
任重看到,有兩艘分別處在不同方位的運輸艦已經被單獨標注出來。
隨后,無需旁人提示,任重立刻著手讓星空赤鋒甲進行加速。
再緊接著,當運輸艦陸續觸及源太陽的日冕層時,赤鋒甲里的乘客們紛紛覺得自身意識稍微恍惚。
等他們回過神來時,便發現情況不太對勁。
在座很多人都是專業的艦長,只需要撲在可視舷窗口的附近,靠肉眼觀察便能完成大概的測距。
不少人立馬反應過來,自己竟然已在與源太陽日冕層相距不足六千萬公里的位置。哪怕那“近在咫尺”的恒星強光幾乎要刺瞎眼睛,但還是有人忍不住強行瞪眼去看。
吳勇作為專業工程師,更是立馬猜到了先前發生了什么。
他喃喃自語,“沒想到我人生里第一次體驗真正的自由折躍,竟然是向著恒星沖鋒!這……這真不可理喻。”
旁邊有人問他,“但源太陽快要爆炸了,我們……咳咳,赤鋒侯能逃掉吧?他總該不會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吧?”
“誰知道呢。”吳勇聳聳肩,“不過我能斷定一件事,那就是就算這座行星艦沒了,赤鋒侯也一定不會死。死的只會是我們而已。”
“呃……”
眾人有些無語。
但任重沒空搭理這些乘客們的胡思亂想,他剛剛用極快的速度讓星空赤鋒甲組裝出了一枚內部自帶爆破部的中子彈。
由于恒星內部的干擾太強,沒辦法用信息流亦或是其他通訊手段進行遙控引爆,就連中微子通訊也不行。
任重必須讓這中子彈的爆破時間精準到納秒。
伴隨著星空赤鋒甲的微微震動,這枚中子彈在貫穿整個赤鋒甲的超長電磁軌道持續加速下,迅速達到三分之一光速,向著源太陽直刺而去,并輕易穿過日冕層,再繼續往里鉆,擊中了被標注出來的兩艘運輸艦其中一艘的耐高溫儲罐,讓里面儲備著的大量壓縮氫同位素向外界快速噴薄傾瀉而出。
但是,由于附近的溫度與氣壓并不足以滿足啟動核聚變的標準,這里并未立刻發生爆炸。
時間一點點推移,過去了約莫十余秒。
那枚中子彈在扎進另一艘被標注出來的運輸艦儲罐中的瞬間,準時引爆。
在這儲罐中的裂變爆破部對外釋放的能量成了引燃核聚變鏈式反應的導火線。
這片原本至少還要半個小時才能自行炸開的區域,提前點燃了屬于核聚變的“神火”。
幾乎同時,先被中子彈擊穿的那艘運輸艦的在極短時間內釋放出來的氫同位素也終于達到了啟動鏈式反應的標準。
其余數十萬艘運輸艦,也恰好在此時此刻同時引爆各自附近的區域。
一次各項參數被人類所控制的精準超新星大爆發終于啟動。
這并非人類史上第一次引爆恒星,但卻是耗能最少,準備時間最短,引爆的恒星體積與質量皆為最大的一次。
被“點燃”的,更是被無數人公認為孕育出了整個人類族群的母星——源太陽。
看著下方那即便是肉眼也能分辨出來的超新星大爆發征兆,星空赤鋒甲里的眾人簡直心若死灰。
吳勇這人如其名的家伙,又一次開始了自己的大膽預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