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宇宙物質-《宇宙電波》
第(1/3)頁
“我明白,你先出去吧。”
“那總督察,您有什么事隨時叫我。”退出房間,汪秘書關上了門。
脫下外套,張明陽拿著背包走進臥室,里面還是老樣子,他走后這里的一切都沒有變動,仿佛在一直等著他。
“啊…!”
躺在床上,張明陽揉著太陽穴,好日子又沒了,只要回到這里少不了一堆麻煩事。
“對了!文件還沒有整理完。”他從背包里拿出電腦坐在窗邊,抓緊時間研究出來。
那一百七十七份文件,張明陽已經將里面的射電波信號全都整理出來,位置也全都標上,只是從一九九三年以后的數據缺失,后面的位置也無法推斷出來。
還有,就是文件里涉及的天文知識十分復雜,他這個天文學半吊子也看不懂。
“得找個懂天文的人來看一下。”張明陽想了想,他認識的人中好像只有七號是天文專業。
“叫他?”
張明陽剛與他鬧掰,實在沒什么心情在去找他,而且他面子上也說不過去。
可是除了七號,張明陽實在想不出來還有誰能夠看懂這些數據材料。
“砰…砰…”
門外傳來敲門聲。
張明陽看了一眼時間凌晨一點,“誰呀?大晚上不睡覺么?”
走出臥室,張明陽去開門,“哪位?”
打開房門,七號站在門外,張明陽十分驚訝,“你怎么來了?”
七號的臉色看著很差,情緒十分低落,“我…我是…來…道歉的。”
“道歉?”
張明陽愣住了,道什么歉?不就是互相嗆了幾句,這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先進來吧。”
讓開位置,張明陽讓他先坐下,他去臥室里拿電腦。
“怎么突然要給我道歉?”他瞟了一眼沙發上七號,覺得還是先讓他看看電腦里東西。
走出臥室,張明陽將電腦放在他面前,“你是學天文的,你先幫我看看這里面的數據是什么意思。”
“安?”七號看了一眼,“射電波?你學這東西干什么?”
“我這里有一個圖你幫我看看,都是從文件里的數據標記下來的,我沒搞懂什么意思?”
七號仔細看了一下,表情逐漸凝重起來,“你這是從哪里搞得?你怎么會有這些數據?”
張明陽一愣,看樣子他好像知道,“你是不是在哪里見過?”
七號點了點頭,“我剛加入組織的時候聽說過地心計劃,不過項目很早就停止了,你怎么會有數據?”
沒想到七號竟然真的知道,張明陽馬上回道:“我在一塊硬盤里找到的,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研究里面的內容,不過就是不明白這些數據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先看一下。”七號打開每一個文件,大體瀏覽了一下里面的數據。
“張先生,你有沒有聽說過類星體?”
張明陽點了點頭,“我知道,我還特意查過。”
“那你知不知道星際有機分子?”
張明陽搖了搖頭,“這倒沒聽說過。”
七號解釋道:“星際有機分子存在于星際空間的有機分子。星際有機分子的發現有助于幫助人類了解星云及恒星的演變過程,同時也增大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天文學的分支——星際化學的基礎。”
“你的意思是研究宇宙物質?”
七號點頭道:“沒錯,宇宙化學是研究宇宙物質的化學組成及其演化規律的學科,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天文學與化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宇宙化學研究的對象包括隕石、月球、行星系天體、行星際物質、太陽、恒星、星際物質、宇宙線、星系和星系際物質等。”
“新人里有一個“七基部”就專門從事這項工作,原子就是這個部門發現的。”
張明陽聽明白了一點,“那跟射電波有什么關聯?”
七號見他還是不了解,給他解釋道:“射電波只是發現,最重要的是研究物體和空間的組成。就像是一個人,我們人眼只能看到他的表面,而內在卻無法看清。”
“而宇宙中最重要的是空間和物質,確定組成宇宙物質的元素、同位素和分子,測定它們的含,探討宇宙物質的化學演化。這對研究天體起源和生命起源都有重要的意義。”
“那類星體的研究也是為了探索物質演變?”
“沒錯。”七號打開一份文件,指著上面的數據說道:“宇宙是龐大的,更是復雜的,而宇宙化學可以觀測和證認星際分子,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晰的了解宇宙。”
“你就比如隕石化學:研究各種隕石的化學組成。研究碳質球粒隕石在太陽系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最小,可視為原始太陽系物質的“化石。”
“行星系化學:研究行星、衛星、小行星、流星體、彗星以及行星際物質的化學組成和化學演化。”
“恒星化學:研究恒星的化學組成及其化學演化。你就比如太陽是離人們最近的一顆恒星,又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所以太陽化學對于研究恒星和太陽系具有重要意義。”
“星際化學:主要觀測和證認星際分子,研究它們的形成和瓦解。”
“同位素宇宙化學:測定不同宇宙物質的同位素組成,研究化學元素的起源和演化,認識天體物質的來源和形成環境,探討各種高能、低能過程。測定放射性同位素組成以確定天體的年齡,是同位素年代學的任務;宇宙線核化學:測定宇宙線中化學元素核組成,推測宇宙線傳播過程中的介質和宇宙線源的化學組成。”
“并且研究化學元素的起源既同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關,也同大爆炸宇宙學有關。”
“觀測銀河系中不同物質的分布,可以揭示銀河系的結構和該化。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學說必須考慮太陽系化學研究的結果,這就是一方面要利用已獲得的有關太陽系化學組成的知識,另一方面又必須能解釋太陽系的化學組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