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世民和李承乾達(dá)成了一致意見,但表面樣子還是要做一做的,按照慣例表演過三讓三辭,李世民第四次下詔令李承乾繼位,李承乾才在眾人的勸諫下接受了。 然后禪讓大典飛快準(zhǔn)備起來,程序都有李淵禪讓李世民的成例在,準(zhǔn)備起來倒不算麻煩,但很多東西都要花費許久時間和精力,比如李世民和李承乾在禪讓大典上要穿的冕服,要好幾個繡娘繡上許久才成。李世民身為皇帝,自然有從前備好的,但李承乾的卻需要重新準(zhǔn)備,禮部本來還在為難,沒想到李世民就讓人送來了適合李承乾的帝王冕服,顯然早就在悄悄為今日做準(zhǔn)備了。 眾人:“……” 眾人恍恍惚惚,不知道世上怎會有退位這么積極的皇帝,莫非他們圣上是堯舜再世不成? 在李世民的幫助下,禪讓大典以眾人難以想象的速度準(zhǔn)備好。吉日吉時,李承乾身著帝王冕服登壇受禪,公卿、列侯、百官觀禮,時間倉促,諸國國王來不及趕來,但留在長安的人推舉代表見證了這場盛禮。 李承乾與李世民祭祀天地、五岳、四瀆、先祖,完成這場權(quán)利交接。 在無數(shù)目光注視下,李承乾一步步走到上首,坐在了高高的王座之上,接受所有人拜賀。 “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喊于太極殿上空回蕩,李承乾俯瞰這個場景,心中卻無歡喜,只有沉重的壓力和無法抑制的惶恐。 從此以后,他不再是太子,而是大唐真正的帝王,要真正擔(dān)負(fù)起兆億百姓的生死榮辱了。他的每個決定都關(guān)系重大,阿耶也不再能時時替他把關(guān),一切都得靠他自己。 但是很快,李承乾壓下這種情緒,心中升起無限動力。 他可以的! 他有阿耶的悉心培養(yǎng),有足夠的見識和經(jīng)驗,還有七十八郎的幫助,一定可以做好這個皇帝,讓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他可以的! 李承乾斗志滿滿。 李承乾登基,太子妃蘇氏為皇后,李世民和長孫氏升級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帶領(lǐng)妾室子女搬回了從前的秦王府居住。 其實李承乾希望李世民和長孫氏住在宮里,但是前太上皇李淵搬出去了,現(xiàn)太上皇留在宮里不太好。 李承乾琢磨著可以再建一個宮殿,找個環(huán)境好的地方,建得大一些,讓阿翁和阿耶都挪過去住,他想去的時候也能去,屆時一家人又到一處了。 李淵被尊為無上皇,對此他心情有點復(fù)雜,皇帝他那活著的祖父什么的,有億點點尷尬。 好在李淵心寬,沒多久就想開了,自覺和李世民有相同的經(jīng)歷,偶爾還會去找他說話,談?wù)劧U讓的體會之類。 李世民:“……” * 禪讓后半個月,大唐對吐蕃出兵,李世民御駕親征,已經(jīng)升職成皇帝的李承乾帶著百官送行。 承天門前,李世民穿著一身金色鎧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執(zhí)掌朝堂時的穩(wěn)重深沉褪去不少,顯出幾分少年時的意氣風(fēng)發(fā)。 李承乾突然就不替阿耶遺憾了,阿耶固然放棄了帝王尊榮,但看到這一幕,誰能說他的選擇是錯的呢? 作為皇帝,他令皇權(quán)平穩(wěn)交接,沒有引起朝廷動蕩,保全了家人、百官和百姓,這是一種圓滿。 作為李世民本人,他能舍棄現(xiàn)有的東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也是一種幸福。 李世民永遠(yuǎn)走在他想要走的路上,李承乾作為兒子既覺得驕傲,也替阿耶欣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