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也……” “陸煦的提名是多,但是沒有人覺得他配不上吧?因為他演得很好,他入圍了提名,憑什么要他給那些不如他的人讓路呢?獎項確實有很多潛規則,但最重要的一條不該是能者上位嗎?” 粉絲們最為反感的就是這一點。 陸煦演技好,他入圍順理成章,但因為他入圍次數太多,一切反倒成了他的錯了,那身為演員的意義又是什么? 演員不是天生就該好好演戲嗎? 憑什么擁有好表現的演員不被褒獎呢? 覺得無語的不僅是陸煦的粉絲們,還有對圈內的各種潛規則感到反感的影迷們。 陸煦票房高→陸煦拿到更多好劇本→拿獎,這樣一個循環本質上是影迷們的支持去推動的,影迷們喜歡的演員本就該得到更多機會。 “笑死,又是嫌陸煦擋路又是嫌他礙眼的,實績能有陸煦的十分之一就該受力捧了,其實按工齡說,陸煦確實不該這么受歡迎,畢竟紅太久了,該給年輕人讓位了,但是[狗頭][狗頭]我想說的大家想必都懂,我說話難聽,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除了“觀影日記”外,也有幾位影評人繼續為陸煦說話,影評人們成天欣賞電影,為大眾熟知的佳作他們看過不少,那些爛到不能再爛、尋常觀眾根本接觸不到的片子,他們同樣看過不少。 閱片量足夠高的話,就能意識到,遇到陸煦這樣的演員是很難能可貴的。 但因為陸煦過于優秀,在演員相關的各類榜單上,陸煦的名字都處于前列,從粉絲們的角度看,陸煦自然無處不好,但對其他人來說,好像只要把陸煦踢到一邊,他們就能自動接收屬于陸煦的實績似的。 《我對陸煦感到厭煩》這篇文章發布之后,倒是有另外一位影評人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這份擔憂倒是與陸煦無關,卻是他看到這篇文章后自己產生的想法。 “業內現在還是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有陸煦這樣的天才型演員時不時刷臉,甚至覺得陸煦礙眼擋路,但我卻發現——如果將陸煦排除在外的話,這十年來,電影圈并未成功培養出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新人。” “對港島電影進行評析時,有人說港島電影永遠是那群人,從80年代拍到了幾十年后,新人沒法接班,因為觀眾不買賬,但看看現在的電影市場,和港島電影區別大嗎?” “因為陸煦太紅,拿了太多獎,電影一部比一部爆,這些缺點才被暫時忽視了,現在已經有人嫌陸煦擋路了,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陸煦的話,青年一代電影演員交出的成績會有多狼狽?” 這位影評人提出的問題,陸煦和鄭驍他們、和許聞都討論過,這是事實沒錯。 陸煦演《詭詐》是很久之前,等演到第三部《反轉都市》時,他已經是業內公認的能扛票房的年輕演員。 現在不少演員的年紀已經比當時的陸煦還要大了,卻連一部屬于自己的電影代表都沒有。 …… 只能說,那篇《我對陸煦感到厭煩》確實制造了一個巨大的噱頭,文章的閱讀量比那位影評人一年中發布的所有影評都要高。 然而,為陸煦說話的人更多。 爭鳴獎是什么形勢,爭鳴獎的提名有多么難贏,所有人都清楚,即使陸煦收獲了一點來自爭鳴獎組委會的偏愛,那也是他通過作品不斷積累的結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