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歪樓了!歪樓了朋友們!◎ 李江是個普普通通的考古系學生,唯一不普通的地方是,他可能是今年他們學校考古系唯一的畢業生。近年來,人工智能大熱,大家都開始向往未來與宇宙,與他一般選擇回望歷史、扎進故紙堆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大四前夕臨近畢業,他的導師們為他這個獨苗苗,聯系了近年來最受關注的考古墓葬坑實習——位于山西祁州的雁門關霍去病墓。歷史上有關霍去病的墓葬地一直是個謎團,因其早早便留下遺愿施行薄葬,葬具及喪禮在史書中記載得無比簡單、節儉:“不封不樹,棺厚三寸,衣衾三領。” 這給他們這些后人的考古工作便帶來了許多難度——霍去病鎮守大漢邊疆數十年,葬在雁門關、云中、漁陽等地的大漢士卒數不勝數,而這歷經歲月沖刷,還殘存的數萬座漢代墓葬群里,很可能有一座便是霍去病的。 但要從數量如此龐大的墓葬群里尋找到霍去病的,又不亞于大海撈針了。 而且還有不少史料記載,漢宣帝劉據曾派人前往雁門關接回了霍去病的尸骨,將霍家兄弟都陪葬在自己的杜陵,但《漢書》又記載大司馬大將軍、冠軍侯霍去病葬于雁門關。 這一爭論持續了千年,但歷史學家還是偏向霍去病留在了雁門關。 一生灑脫活得不受束縛的霍將軍,的確是一個死后會選擇與他深愛的土地與袍澤相伴的人,他生前與他們同生共死,死后當然也不會搞特殊化。 李江只挎了小包,身旁跟著個能自動跟隨的智能機器人行李箱,自打智能行李箱能被批準能帶上動車之后,李江跟老師們全國各地跑就方便多了:畢竟他的行李箱里裝著比磚頭還重的專業書籍。 他來到了山西。 雁門關的大山之間,屹立了數千年的雁門關被綠蔭環保,連著漢長城遺址的一座沙嶺之上,便整齊地排列了一片極為壯觀的漢代將士墓葬群,一座座墓碑經過上千年的戰火、風沙,有不少都傾塌斷絕,上頭的刻字也早已模糊不清,但往后的朝代與雁門關的當地官民都會自發前來修繕,而且這一片墓葬頗有后世陵園的風格,被不幸盜掘開的墳墓里也只出土了些銅錢與死者生前貼身之物,故而上千年了,這里留存得還不錯。 在發現霍去病墓之前,這里便已成立文物保護區,有條不紊地對一些已經破壞的漢代將士墓進行保護性發掘。沒想到,前年山西一場連續數日的罕見暴雨,在雁門關附近的大山引發了小型泥石流,等雨一停,墓園里也泥濘一片,不少墓碑都被泥漿埋得只剩下了半截,考古專家們沒日沒夜地清理搶救,忽然有個人:“咦”了一聲。 他在泥地里一頓摸索清理,竟然拔出了一枚滿是銅銹的龜鈕漢官印,翻過來,印文鑿刻刀痕還十分明顯,簡練的筆意連貫成了幾個將他下巴驚掉的字:“大將軍印。”這四個字好似帶著電似的,找到它的考古學家只覺著渾身一抖,太過激動整個人都摔進了泥地里,爬起來時,眾人只見一個泥人在大呼小叫:“找到了!我找到了啊!” 于是已經爭論了上千年的霍去病墓,便這樣在一場大雨中顯露在世人面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