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放棄這個設定嗎?先不說她舍不舍得,原作中的女主角能夠吸引男主的注意,全靠她超凡脫俗的嗓音,如果飾演她的演員聲音平平無奇,那整個故事的情感核心都沒有什么說服力了。 “歌曲需要重新譜寫,來適應現在的音樂風格,”艾琳娜在紙上記下,“但最高音最好能保留。” 寫下對主角的技能要求之后,她便開始著手修改這部戲劇。 故事發生在帕利斯歌劇院——沒辦法,那個地下水庫實在太有存在感了,在演員們排練《拉維妮婭》的時候,一個背景幕墻莫名其妙地掉了下來,巡演的歡樂劇團以為這是憤怒的觀眾動了手腳,但帕利斯歌劇院的老員工們卻諱莫如深地說這是幽靈搗鬼。 那位飾演 拉維妮婭的女演員當場被嚇得不輕,第二天便以“身體不適”為由辭演——很難說不是趁機辭演,逃離這部頗具爭議、容易挨罵的戲劇。而為了不讓巡演計劃受到影響,帕利斯歌劇院的經理迅速推薦了一位新人來演繹拉維妮婭的角色,而這位新人就是戲劇的女主角,當她唱起《無法原諒》的時候,歌劇院的新贊助人一位子爵殿下,認出了這是他的童年玩伴。 “……有點怪怪的,”艾琳娜想起那首重新譜曲的“為所有愛執著的痛“,有種中西合璧般的荒謬感,“要不換一個?《懷特的故事》?” 想了想還是算了,《拉維妮婭》至少有這么一首經典唱段,大不了給它再改改,改成詠嘆調。 首演取得了成功,認出童年玩伴的子爵隨即在后臺拜訪女主角,說起童年回憶里那位教她唱歌的“音樂(好像沒有天使)精靈”,這下寧芙們也有一點參與感了。 而當兩人準備去共進晚餐的時候,妒火中燒的幽靈、同時也是女主的“音樂精靈”,戴著面具出現在鏡子里,邀請女主前往他位于歌劇院下方水庫中心的“秘密城堡”,這是整個戲劇最哥特的場景,十分符合吸血鬼的調性。 “所以,吸血鬼還要毀容嗎?”艾琳娜思考著,“按理來說,吸血鬼這個身份就已經足夠讓男主角自卑了。” 就吸血鬼所樹立的外表——慘白的皮膚、尖尖的獠牙、紅色的眼睛,已經足以讓他們看上去不像人類,再說,這時候的觀眾又沒有手機可以錄下來一幀一幀地看,除非佩戴望遠鏡,否則大概也不會那么注意男主角到底有沒有毀容。 “實在不行再加對蝙蝠翅膀,”艾琳娜轉而想到了廢物利用。 好奇的女主揭開了“幽靈”的面具,發現他是吸血鬼的真面目,一時之間被嚇暈過去,男主只好將她送了回去。接下來,以為自己愛上女主的男主,為了讓她成為歌劇院的首席女演員,不惜破壞劇院新作品的首演,讓原本的女主角失去聲音,甚至害死了一個舞臺工人——按照時間來算,這個時候歡樂劇院已經前往下一個城市巡演了,這部新作品是帕利斯歌劇院的。 “……打聽一下帕利斯歌劇院下一部戲劇叫什么。”艾琳娜一邊思索,一邊在紙上寫下備注,“然后把名字放進去。” ——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演出”! 然而,男主的極端行為讓女主驚恐不已。她意識到這個“幽靈”并不僅僅是歌劇院的守護者,他的愛狂熱、偏執,甚至能輕易剝奪他人的生命。她越發害怕,最終,在慌亂與不安中,接受了子爵的求愛。但她并不知道,這一切都被男主看在眼里。 于是,在這部新戲劇的謝幕時,隨著最后一個音符的落下,舞臺上方的大吊燈驟然晃動,發出不詳的“咔咔”聲。緊接著,伴隨著觀眾席的驚叫與樂團的混亂演奏,巨大的吊燈掙脫了束縛,從穹頂直沖而下,砸在女主的腳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