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昨天王忠誠代表玉城官府給林沖送牌匾的事全城人都知道。他懷的的什么心思,老百姓也許看不明白,可這些學官卻看得清楚,自然就對他沒了一絲敬意。 要知道,知府可是六品或者五品的文人,管轄很大的一片地域和人。作為一地父母官,用手段對付本府的少年天才,心胸實在顯得太狹隘。 “好,幾位同僚,我們一起去看看。” 穆宣說完,當先朝著林沖考試的位置走去,也沒有打理夸著一張臉的王忠誠。 林沖不知道大殿前發生的事情,正半瞇著眼思考著第二首詩該寫什么。 今天他不打算寫詞,只作詩,用來表現和表達和人生相關的東西。 第一首表達了上戰場的決心,那第二首又該寫什么呢? 穿越前神州的大文豪陸游。 莫名其妙的,腦子突然冒出來一個名字,而這個名字也是林沖一直很敬佩的名字,在神州流傳千古的名字。 陸游的一首詩浮現在腦海中,林沖又拿起了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和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好詩!” 林沖剛寫完,就聽到旁邊冒出一個熟悉的聲音,抬頭一看,正是文院院長穆宣。 剛想起身行禮,穆宣擺擺手,示意他不要起來。 穆宣沒有說話,而是拿過林沖寫的第一首詩看了起來,然后又拿起第二首詩看了看,沉吟片刻,對林沖點點頭,眼神里滿是贊賞。 后面的幾個學官此時也上前看了林沖的詩后,露出不同神色,有的欣喜,有的皺眉,有的若有所思。 不過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對林沖點了點頭,表示對他所做詩的認可。 看完林沖的詩,穆宣帶著眾學官回到了大殿前,都沒說話,只是他們的眼光會時不時的看上林沖一眼。 終于,有人忍不住對著穆宣問道:“院長,林沖這兩首詩,在我看來,每首都有出州的水準,可靈氣卻未震動,這是為何?難道這詩不是他所做?” “非也。” 穆宣只說了兩個字,卻沒繼續往下說。 其實不是穆宣不愿意說,而是他也不是百分百確定。 如果猜的不錯,林沖的三首詩應該是有關聯的,也或者說三首詩可以為一個整。 這種情況下,靈氣可能是在積蓄等待,待林沖表達清楚所有的意思后再震動爆發出來。 他在講述些什么? 但至少有一點穆宣很清楚,如果真是他猜測的那樣,那第三首詩一出,肯定會出現靈氣異像。 第三首是鳴國詩還是鎮國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