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青云山,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青云山巔,有著稀稀落落的瓦房,偶爾可見一些道人談經(jīng)論道,舉棋煮茶,初來之人,向來認其為仙境。 青云道觀在世俗百姓眼里,那就是仙家門第,多少士紳子弟欲拜入太平道長門下,修仙法,尋長生,也好成為那天外飛仙,但是雖然每年上山拜門的人不少,可這青云道觀,哦不,應(yīng)該是太平道長,座下也不過僅僅三名第子,這外界傳聞,這三個弟子個個都是天生地養(yǎng),有仙人長生之資,方能拜入太平道長門下,成為那親傳弟子。 青云山山道,一個少年身著道袍,一手提一桶山泉,慢悠悠的晃蕩在這山道之間,要說這少年,五官端正,皮膚白皙,這可正是應(yīng)了那美男子一詞,若非要問他是誰,他啊,自然就是那太平道長座下的關(guān)門弟子,排行居中,道長賜其號“輔明”,在他之上,有一師兄號居山道人,在其下,有一師妹,號平安道人。 他也曾問師父,為何給自己號輔明,有何意義,師父每次的說法都不一樣,有時說隨便亂想的,有時又說做夢夢到的,有時還搞點神棍特色,美其名曰“天機不可泄露”,搞得輔明,真想把那牛鼻子老道的眉毛拔光,。 這些其實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師父已經(jīng)在輔明的心里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形象,那就是神棍,還是這青云山最大的神棍。 “山下的人都說這青云山是仙家之地,師父是仙人,我們是天生地養(yǎng)的,我呸!不上青云山,不知青云山,不入太平門,不懂太平人”。輔明小道人,高聲嘆道。 自己是十年前上的青云山,這十年來在山上,倒是和飛鳥走獸有了諸多接觸,可對仙人,哪有過接觸?都說師父就是仙人,可只有自家第子才知道,就一騙人端茶送水的老神棍而已。 這不自己天天都得去他老人家指定的那口泉眼打水,這來回山路幾十里地,哪是人受得了的啊,輔明道人抬頭看了看青云山巔,云霧中一座道觀若隱若現(xiàn),倒是也有那么幾分仙家氣派,搖了搖頭,又趕緊趕路了。 甘涼之地,向來貧瘠,二十三年前,天下尚未一統(tǒng),當(dāng)時的朝庭共有七個,分別是那“秦、楚、齊、燕、趙、魏、韓”當(dāng)然天下國土,也沒有如今這般遼闊,這七個國家,是連年戰(zhàn)亂,互相攻伐,天下戰(zhàn)爭,一年得打上個365天,要是遇上那閏年,得再加上一天,你說這天下百姓,哪有安穩(wěn)日子可過? 后來啊,那燕趙兩國,不知何故,聚兵一處,那是橫掃天下,不久就滅了無人增援的齊國和魏地,一時之間,風(fēng)頭無二,傳聞趙王一封書信,便讓那韓國舉國投降,韓國國君昭告全國“寡人心憂上下萬民,不忍生靈涂炭,故舉國降于趙君,交國印,解散軍隊”韓國百姓,聽聞之后,面朝國都,跪地叩頭,痛哭流涕,廟堂之上不少有志之士,自刎而死,何其悲壯。 不久之后,燕趙兩國,攜四國之兵,南下伐楚,可這楚國,地大物博,人心也齊,硬是擋住了敵軍的攻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