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九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篡唐》


    第(1/3)頁

    在隋唐之交的歷史中,溫彥博的名聲并不算非常響亮。

    至少和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比起來,溫彥博不免有些不顯山露水,表現(xiàn)的非常低調(diào)。

    可實際上呢,就能力而言,溫彥博也許并不遜色于房玄齡……此人在貞觀四年時就出任了中書令之職,貞觀十年擔當尚書省右仆射,并不比房玄齡的地位差多少。而房玄齡本身,有從龍之功,如果這樣算較起來,溫彥博甚至高房玄齡一籌。

    最重要的是,溫彥博的兄長溫大有,兄弟溫大雅,在朝中地位頗高。

    三兄弟皆以品行、學識和文章聞名于世,號‘三溫’。而溫彥博更是在死后,獲得陪葬昭陵的殊榮。

    這樣一個以品行而著稱的人,竟然說出來了太子不死,死無葬身之地的話語,足以說明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早就沒有了回旋的余地。李建成即便是再寬厚,也不可能容忍一個隨時都可能威脅到他皇位的兄弟存在;李世民即便想退讓,到時候也沒有退讓的余地。

    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楊文干之亂為分水嶺。

    可以說,李家兄弟之間的爭斗,在楊文干之亂發(fā)生以后,已經(jīng)到了不可調(diào)和的地步。

    這也是李淵為什么一方面擔心李建成無法控制住李言慶,另一方面卻執(zhí)意將李言慶召回長安的原因。李言慶就算在桀驁,終究是李唐的臣子。哪怕他有李唐宗室的血脈,但想要篡奪皇位,卻是困難重重……而李世民則不一樣,他和李建成若繼續(xù)爭斗下去,必然會動搖國本。李唐定鼎八載,雖說已渡過了最為艱難的時期,可想要恢復元氣,仍需要足夠的時間。太子之爭如果繼續(xù)下去的話,李淵可不敢保證,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

    正好李言慶在嶺南隱隱有獨大之勢,李淵將李言慶召回來,也等于向天下人表明態(tài)度。

    朕,決意扶立李建成,結束這所謂的太子之爭。

    李世民怔怔看著溫彥博幾人,半晌說不出話來……要說他有野心,那一點都不假。可若說到手足相殘,李世民還真就有那么一些顧慮!

    “果要如此嗎?”

    王通惡狠狠點頭說:“除此之外,別無退路。”

    溫彥博更是冷聲回答:“陛下在時,太子或許會顧念兄弟之情;然陛下百年,太子某一曰回想起今曰和王爺?shù)凝}齪,心里又豈能罷休?王爺,事到如今,你想要委曲求全,已經(jīng)晚了……”

    李世民不由得苦笑!

    其實,他何嘗不清楚這個道理?

    只是……“王爺欲成大事,需注意兩件事情。”

    王通這時候也不再吞吞吐吐,起身說道:“其一,王爺若行事,需在河南王抵達長安之前。

    若能有手段將河南王扣押,則大事可成。

    一俟河南王抵達長安,以他在士林中的聲望和影響,天策府上下恐怕再也無法齊心協(xié)力……您應該知道,河南王的交友甚廣,部屬眾多,皆掌一方兵馬的諸侯。如果他回來了,以他的聲望,配合太子的地位,足以令所有人動搖,天策府也必將隨之,分崩離析……此其一。

    這第二件事情,王爺還需有一個強橫臂助。

    臣聞太子為拉攏齊王,曾在酒宴中戲言,愿以皇太弟許之。齊王之所以愿意幫助太子,一方面是他奪嫡無望,另一方面,未嘗沒有這‘皇太弟’的誘惑。太子拉攏齊王,王爺也需拉攏趙王。趙王手握司隸兵馬,若他愿相助,即便是李言慶,也難以挽回局勢。

    臣知王爺心中所慮,無非是趙王的心思……殊不知,趙王有野心方可利用;若趙王無欲無求,王爺又豈能將其籠絡,為王爺效命?”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世民想要再反對,也不可能了!

    如果他反對,天策府上下,會在最短的時間里崩離,王通也好,溫彥博也罷,都會不再追隨他。

    哪怕溫彥博是他的叔叔,也不會幫他。

    甚至整個溫家都有可能拋棄李世民,轉而依附太子,或者李言慶……窗外,起了風!

    李世民推開窗子,看著園中蕭瑟景致許久之后,他握緊拳頭:父皇,這是你逼我的!

    他轉過身來,看著廳中眾人:“那你們說,接下來咱們應該怎么做?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

    ——————————————————————————是啊,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

    李言慶乘一葉扁舟,飄然來到菜子湖畔,在沈光的攙扶下,悠悠然走上湖岸。

    山水清秀的浮山,坐落于皖江北岸。南臨白蕩湖,西鄰菜子湖,望九華,靠滔滔江水,渾然一體。

    遠望,若輕舟浮于水面。

    煙云裊裊,更添幾分仙家氣度。

    事實上,這浮山也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有大小洞穴五百余處,奇峰、怪石、巉巖、幽洞,構成了浮山四大奇觀。

    如今,浮山歸屬舒州治下。

    而舒州行軍總管,正是李言慶昔曰部屬蘇定方。

    李言慶在七月時便得到了消息,李淵已決意將他召回長安。

    這也是他早就預測到的一個結果,李淵不可能放任他在嶺南做大。更何況,他名義上是安南大都督,治所不過容桂粵西地區(qū)。可實際上呢,安南都督府已涵蓋了整個嶺南,更把云貴地區(qū)一并納入治下,同時又勾連巴蜀,遙控川西南等地……任何一個君王,都不可能坐視不理。畢竟這勢力范圍太大,將東南西南全都掌控手中。如果李言慶要造反,他可以憑借手中大軍,在最短的時間里奪取兩湖和江右,占領巴蜀之后,順勢揮兵關中。

    哪怕李言慶是宗室,李淵也不可能不心生顧慮。

    不過,這也正是李言慶所期望的結果……長安的風吹草動,李言慶雖遠在嶺南,卻事無巨細,了然于胸。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沖突,自然也是他所期望的結果。兩位皇子之間爭斗的越是厲害,也就預示著李言慶的機會越大。所以,在收到李淵的敕令后,李言慶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在他眼中,如今返回長安,正是好時機……想必長安城里的那些老大人們,也厭煩了這沒有止息的爭斗。

    從裴世矩的言語里,李言慶也探聽清楚,李淵無意繼續(xù)平衡之術,而朝中大員同樣也不想繼續(xù)爭斗下去。畢竟李唐江山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危難重重……吐蕃人的崛起,頻頻越境襲擾;突厥人在頡利可汗的帶領下,也逐漸恢復元氣,南望中原,虎視眈眈。

    此外,尚有吐谷渾蠢蠢欲動。

    而遼東地區(qū),高句麗雖然已經(jīng)衰弱,卻仍有靺鞨、契丹等異族,始終懷有狼虎之心。

    就連新羅百濟,也表現(xiàn)出不安分的勢態(tài)。

    特別是新羅,隨著小國仙金庾信的成長和崛起,新羅國力曰益強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