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以孫悟空謀求道德身,欲要借以成就道境。你能想到,別人亦可。” 此話一出,對敖青來說,就猶如醍醐灌頂一般。 一瞬間,以前許多迷惑不解的事情,在這一刻仿佛也解開了。 自己以孫悟空為基,作孫悟空的道德身。 可卻沒想到,早在當初得到青蓮以后,就已經成為了那位“金闕玉晨天尊”的基。 那位金闕玉晨天尊,卻以另一種方式,做了自己的道德身! 這一環因果,如今已經在自己的身上了! 是的。 也許單純的這么說,有些不明白。 簡單地說。 在世間,凡人們耳語所聞,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也許并不是真正發生的事情。 甚至可能連其中經歷之中的人,都有認錯。 例如張冠李戴之言,也是多半有之。 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諸多因傳說而封神的存在。 例如孔子,孟子,莊子。或是后世的關羽、張角等名人。 包括明朝的四大天師,亦是如此。 以至于在神話中,是先有的神,還是先有的人,已沒有定數。 但這恰恰是大神通者用于逃脫天機,求得超脫的一種方式。 大神通者自然也有他們各自的經歷,在時間長河,或是定數之中曾發生過的“因果”。 只要這因果仍舊存在,那么在這大歲月中,就有他們留下的痕跡。 他們注定會被人銘記,不會被遺忘。這對凡人來說,本是一件“青史留名”的好事,可是對大神通者而言,卻是一種無法超脫的束縛。 因此,他們所做的事情很簡單,那就是利用世人善變的心態,巧奪天機。 不過他們不僅僅是要瞞過世人,更加是要瞞過天道。 將那因果,移交給另一個人,從此以后那另一個人便繼承了大神通者的一切因果,甚至成為了原本的大神通者。 而真正的大神通者本人,卻已悄然離去,在這定數之中,抹除了自己的因果。 敖青曾想到過這種方法,并用于到孫悟空的身上。但是此時,西游之事尚且未曾發生,他這件事自然也沒有得到結果。 可是他如今卻突然發現,早在自己昔年得到青蓮開始,就已經成為了那金闕玉晨天尊選中的“孫悟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