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棣也不責怪,擺擺手示意可以離開了,等人徹底走出文淵閣,悠悠道:“解縉他,這幾日在做甚?” 想起大學士,已然決定不再重用解縉。 此刻,不由問一句。 “解公廣開府門,在府上講學?!碧O知道解縉是禁忌,不敢多言。 朱瞻墉從文淵閣出來,已經是巳時一刻。 本想進陸的歷史,看有無國祚氣運點收獲,不過這廝此時卻在觀賞大明,說明戰國無事,只能悻悻作罷。 來看老祈收獲如何,對于銀兩他是認真的,莫看皇祖眼下親近,皇家最是無情,說翻臉便翻臉。 “昨天收了多少張契書?” 收獲不是很豐富,老祈略有尷尬:“殿下,鄉縣之間相隔甚遠,我帶著銀兩,不敢走小道,有些村子不種桑不養蠶,想找到養桑的農人,要花費些時日……若有衙門的稅簿就好了,戶房收納絲稅,誰家養蠶,一目而清?!? 朱瞻墉問:“應天府的府尹,是誰?” “顧佐,此人是建文二年的進士,有文武藝,以前在宮里當過御史,后來被舉薦當了應天府尹,為人板直,百姓都暗里叫他包拯,不會輕易給稅簿?!? 老祈為難看著他。 …… 京城,應天府。 顧佐面對著墻吸溜面條,房間狹小,只放下書案和椅子,沒有其他胥吏作陪,他正吸溜熱騰騰的面條,被外頭胥吏通報嚇到,燙了嘴巴。 “老爺,有人要見您。” 吃飯也來報官,做個人吧,顧佐憤憤然放下筷子,出去看誰這般大膽,敢飯點來報官: “誰要見我?!” 其實,朱瞻墉也不必來,花銀兩買通衙門賬房,就能抄錄一份賬簿副本,只不過籠絡絲農,難免有士紳找麻煩,而顧佐是京城的父母官。 “我聽,顧大人清直如水,被稱作包拯?” “不錯,說出你的冤屈吧?!鳖欁舫谅暤?。 “我是來給顧大人送功績的。” “功績?” 顧佐聽完,認真打量眼前清秀的少年。 “又快到繳納絲稅的時候了吧?江南乃蠶絲之鄉,可百姓卻交不上絲稅,戶部定然會將罪過推給顧大人,而我,是來給絲農送銀兩的,先撥給絲農銀兩,繳納絲稅,令他們安心養蠶?!敝煺败馈? 顧佐聞言心中一動。 他每年都為補足絲稅發愁,那些該死的絲商,以極低的價錢收購絲農手里的生絲,生活尚且困頓,一旦發生天災便會形勢嚴峻,哪里有銀兩交稅? 他又是心軟的人。 不忍催逼百姓,只能默默承受朝廷的壓力,但他也未急著答應,正色道: “你要多少利息?” “不要利息?!? 顧佐大袖一擺,態度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活像招商引資辦的主任,笑呵呵:“來來來,里面請!喝茶,本官沒太聽明白,咱們邊喝邊聊?!? 朱瞻墉道:“我也不是沒有條件?!? 顧佐臉色微變。 朱瞻墉繼續道:“我以高一成的價錢,撥給絲農今年的款銀,以后每年都如此,我一定要先給銀兩,他們才能賣給我生絲,做出來再賣給我的,我不收。” 哪里來的大傻子,先掏錢再等貨……顧佐笑出來:“原來是這樣啊,若天下多一些閣下這樣的傻子……不,大義之商,大明何患不國富民安?你常年做生絲買賣?” “生絲買賣水太深,草民想只做一年?!? “太短!” “那就先五年吧,不過,我要契書,萬一他們收了銀兩不給生絲,顧大人可要為我做主!” “哼,這個自然!” 于是,一把京城的黑餓勢力保護傘就這么打開了。 朱瞻墉和顧佐敲定契書細節。 其實,也沒什么好敲定的,如何寫能生效,人家顧大人是專業的,親自起草,用的還是衙門的文墨和印章。 朝廷也不死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