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子此言當真?” 趙瓔珞的美目如明月一般,滿是瑩瑩光澤。 “諸位以為,若想要解決民生,當從何處開始。” 劉賢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這個問題,讓眾人陷入思考。 “民以食為天,想要達到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輝煌盛世,首先應當解決糧食的問題。” 馮小憐首先給出了答案。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馮仙子所言甚是,人不能無食。只有百姓富足,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若是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又如何能對他們要求更多。”趙構贊嘆道。 趙瓔珞隨之附和道:“正是如此,民以食為天,只要能吃飽,對天下百姓而言就已經是富足的生活了。” “諸位既然知道民以食為天,可曾了解普通百姓的產出如何?” 劉賢繼續問道。 這個問題一出,高緯直接蒙了。 普通百姓的產出問題,他哪里接觸過這樣的事情。 就連趙構與趙瓔珞也眉頭緊皺,陷入了疑慮。 他們是王侯之子,從未接觸過真正的普通百姓,更沒有關注過這個問題。 如果劉賢問的是靈田,靈谷,他們還能給出一點答案,但是普通百姓,屬實為難他們了。 就在這略顯尷尬的時刻,趙合德聲若清泉,給出了答案。 “普通百姓的良田,畝產可達到兩百六十斤左右,中田可畝產兩百斤左右,下田只能畝產一百多斤。這是風調雨順之年,普通百姓的收成。若是遇到旱澇災年,普通百姓的收成沒有任何保障。” “尋常五口之家,成人兩人,青年一人,孩童兩人,則每天需要消耗七斤糧食才能保證生活的基本所需,一年則是兩千五百五十五斤。而根據大夏天朝律令,尋常百姓需要繳納糧稅,布稅,人頭稅,風調雨順稅,求雨稅等等,各類苛捐雜稅占據收成的五成以上。” “因此五口之家想要勉強溫飽,一年需要糧五千一百一十斤。按照中田畝產兩百左右計算,五口之家就需要至少二十五畝的中田才能保證溫飽。可這樣的溫飽并不穩定,一旦遇到災年,沒有任何抵御的手段。” “想要在豐年有所留存,保障災年的溫飽生活,則至少需要四十畝左右的中田。” 趙合德分析得有理有據,讓高緯和趙構等人無不面露驚訝與敬佩。 “合德妹妹計算得大體不錯,但卻少說了兩點。” 只是面對趙合德分析,馮小憐給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見。 她冷漠道:“合德妹妹只算了賦稅,但并未計算徭役,以及每年的禮敬。” 徭役,則是指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活動。 在這個時代,普通百姓給官家干活不僅沒有錢拿,還要自備干糧。相比那些亂七八糟的賦稅,徭役反而是讓普通百姓更害怕的事情。因為給官家干活,不僅無法忙碌自家的事情,并且自備干糧。最可怕的是,干不好了要死人,干好了說不定也要死人! “徭役并無定數,各地的規定并不相同,每年所需要服役的時間也不固定。我對徭役了解不多,所以并未將徭役計算進去。不過師姐教訓的是,若是算上徭役,之前的分析就出現了極大的偏差,難以作數。” 趙合德認錯很干脆,也明白自己確實少算了一個問題。 趙瓔珞還是第一次接觸普通百姓的生活,聽完了這些五花八門的賦稅,以及徭役,不由臉色略顯蒼白,感慨道。 “原來普通百姓的負擔如此之重。” “請問馮仙子,禮敬又是什么?” “所謂禮敬,則是天下百姓每年要向天帝供奉的香火錢。” “每當天帝大壽,或者朝廷大慶,再或者遇到喜事,百姓都需要繳納一份禮敬。” “什么,還有這樣的事情?” 趙瓔珞黛眉緊鎖,驚訝無比。 她從未聽說過禮敬的事情。 更從未聽說過,大夏天帝有向地方收繳禮敬的說法。 馮小憐出身貧寒,對這里的門道清楚得很。 她嘲諷道:“禮敬看似不多,但一年到頭怎么也得交個五六次。這一番盤剝下來,普通百姓至少要多繳納一千斤糧。” “年年如此,歲歲如此,合德妹妹還以為區區四十畝的中田足以讓普通五口之家茍活嗎?” 趙合德略顯哀傷,嘆了口氣。 她也是第一次接觸禮敬,并不知道普通百姓的負擔竟然這般沉重。 “如此一來,算上徭役和禮敬,普通五口之家至少需要六十畝中田才能保證年年溫飽,即便遇到災年也能有些許存糧。” “六十畝中田,以普通五口之家,在負擔徭役的情況下,只怕也已經是極限了。” 趙構微微搖頭,也是嘆了口氣。 一畝地是六百六十六平方米。 六十畝中田就是四萬平方米的農田。 在沒有現代機械的情況下,一家五口一邊要應付徭役,一邊照料四萬平方米的農田絕非易事。 至少在趙構看來,這已經是最理想的狀態了。 高緯雖然不甚聰明,但聽著眾人的分析,也大致理清了脈絡,驚嘆道:“嘶,這么算來,普通百姓想要溫飽已經是耗盡了力氣,拼盡了全力。難怪古人云,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已經是盛世中的盛世了。” 感嘆一番,高緯好奇地看向劉賢,疑惑道:“這位公子,你如今還認為想要達到那樣的盛世,輕而易舉嗎?” “易。” 劉賢風輕云淡,果斷回答,讓眾人目瞪口呆,又不由露出期盼之色。 此人究竟是狂妄,還是自信? 然而劉賢依舊沒有給出直接答案,而是再次問道:“若想解決天下百姓的溫飽,諸位以為應當從哪里著手。” 眾人雖然不解劉賢到底賣什么關子,但還是紛紛給出了答案。 “產量,只要產量上去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自然就富足了。” “耕種效率,普通五口之家耕地六十畝已經是極限,如果有一種更簡單,更輕松的耕種方式,必然可以讓普通百姓生活得更輕松。道門掌教曾研究出類似的法寶,如果能把這些法寶進一步優化,解決一些麻煩,或許可以做到。” “收成。” “土地。”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給出的答案并不相同。 但他們思索之余,卻也感覺其他人說得都有道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