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收藏紀元》
第(1/3)頁
這時再來看這本東西,李東飛也是一臉黑線,北宋總共八位皇帝,這位感情是一位都不肯放過啊!
……
避諱起源于春秋以前,至唐、宋和清朝,極為盛行。
《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
科舉考試中假如沒有避諱,結局只有一個就是當場罷黜。
刻書是要發行的,避諱更是第一要務。
怎么避呢?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凡避諱者,皆須得其同訓以代換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稱;厲王名長,琴有修短之目。”
杜甫之父名字叫“杜閑”,為了避“閑”字的諱,杜甫寫了一輩子的詩,卻沒在詩中用過“閑”字。
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無海棠詩,不名母名也。
又如蘇軾祖父名“序”,所以蘇洵不寫“序”字。碰到寫“序”的地方,改成“引”字。
蘇軾也跟著不用“序”字,他以“敘”字來代替。
現在這位要是穿越到了南宋,真這么刻書,是找死呢?是找死呢?還是找死呢?
……
大腦袋接到常閑的電話,也是一身冷汗。
要知道上次只是一塊漢玉,這次可是一本宋刻,一頁宋刻一頁金,還不知道要答應幫人多大忙,搞出多大幺蛾子呢!
他一邊擦汗一邊道:“特么的真是防不勝防啊……”
古玩這行當,真正通透的老鳥不好騙,完全不懂的人騙不到,騙的就是半懂不懂的人。
對了,說的就是你這樣兒的,頂著大腦袋的黃征同學!
常閑憋著笑道:“您是對著書買,可頂不住他們也對著書造啊!”
大腦袋也笑道:“今兒個多虧您幫我掌眼,您的行情我不清楚,您說個數!”
“別介!”
常閑道:“您不是拿這個交易,我也沒上手,就是這么遠遠的嘍了一眼,咱也就別說規矩了,下次到京城您請我涮個鍋子就成。”
那邊也干脆。
“行了,當我又欠了您一人情,下次有事您說話,要是我大腦袋不使勁兒,那我就是地上爬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