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星之耀兮何朝宗-《收藏紀元》
第(3/3)頁
鼻煙壺套玻璃工藝中以白套紅或白套藍為主流,黑地套紅玻璃者并不多見,這枚煙壺的風格可稱獨樹一幟。
而第三枚鼻煙壺,是白套藍玻璃胎琺瑯彩竹鵲圖鼻煙壺,以涅白色玻璃為胎,肩部飾藍色獸面銜圓環,腹部兩面作圓形開光,內嵌琺瑯彩燒制的竹鵲嬉春的圖案,并罩無色透明玻璃,壺底陰刻“乾隆年制”楷書款。
這枚煙壺將套玻璃與琺瑯彩兩種技藝合于一器之上,裝飾技藝獨特。
常閑感覺自己的手心開始微微冒汗,拿起了最后一只鼻煙壺。
這只鼻煙壺是青花青瓜蝙蝠鼻煙壺,煙壺白瓷材質,整體成圓形桶裝,看起來好像是一根立起來的爆竹一般,瓶身畫有瓜棱紋理,而且圖畫的小瓜及藤蔓、枝葉,瓜葉翻卷,葉上臥伏一只小蝙蝠。
壺蓋為同材質制成,上面同樣有一只青花蝙蝠,下連銅鍍金匙。
樣子和前面幾只鼻煙壺比起來,一點都不出彩,甚至可以說是普普通通。
而且因為年代和保養不到位的關系,看起來顯得非常的陳舊,尤其是那些青花釉面甚至有些爆釉開裂的現象,讓這只鼻煙壺看起來,比前面三枚要遜色不少。
在壺底沒有底款,打開壺蓋用強光手電往里面一照,可以看到在里面的壺底,陰刻著四個字的楷書,成化年制。
等看到這個款識的時候,常閑差點沒失手把這鼻煙壺扔到地上。
特么的,這是碰上鼻煙壺的老祖宗啦!
……
關于鼻煙壺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
明朝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傳教,帶來了鼻煙,當時的鼻煙是被裝在藥盒里的。
真正意義上的鼻煙壺,應該是出自于康熙年間,康熙三十五年,在德國傳教士吉利安的幫助下,清宮造辦處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玻璃廠!
在那之后,鼻煙壺這種集實用,又可以供人把玩的小玩意,就開始迅速流行了起來,而到了乾隆年間,更是發展到了巔峰。
事實上國內對于鼻煙壺這路東西,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常閑出生那陣兒,這東西都只能被認定為文玩。
直到九十年代,才被界定為是古董。
而之所以被界定為古董,那也是因為七八十年代開放國門之后,大量的外國人到中國來淘寶,從國內帶走了很多鼻煙壺,然后在國際拍賣市場上競相拍出了高價,這才引起了國內文物專家的重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