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也許是丁秋楠的祈禱有了效果,時間進入到78年二月中旬,郵遞員送來了一封首都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原北大的醫學部,建國后第二年獨立為首都醫學院,后改名為首都醫科大學,2000年又回到北大) 接到錄取通知書的當天,李平安大擺宴席,在便宜坊擺了三桌,邀請了不少的親朋好友前來參加丁秋楠的升學宴。 說起來還挺別扭的,人家都是父母給孩子辦升學宴,到李平安這里是給自己媳婦辦升學宴,怎么想怎么別扭。 作為倆人的介紹人,陳有福是必然要到場的,坐了一年多的冷板凳,陳有福也想開了,覺得現在還挺好,在廠里雖然沒權了,但是在空閑時間也多了,工資照發,每天在廠里讀讀書,看看報的日子也挺好。 在李平安和丁秋楠來敬酒的時候,陳有福端起酒杯看著兩口子感慨的說道:“平安啊你還真爺們,結婚前的承諾,十多年后,孩子都生倆了,你還能兌現,不錯不錯,不枉我當年專門跑一趟三河去給你當這個媒人” “那是,說起來這事我還真要謝謝您,要不是您當初做媒,我在四九城,秋楠在香河,我們倆那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去”十多年前的往事再提,李平安還真有些感慨。 丁秋楠也是回憶起當初和李平安第一次見面的樣子,這么多年過去,丁秋楠自覺自己嫁對了人,看向李平安的目光更顯愛意。 晚上這場升學宴辦的很是熱鬧,李平安的酒杯一直就沒停下來過,不是這個找自己喝,就是那個要跟自己碰杯,也就是有外掛,要不然的話第一輪下來,人就躺地上不省人事了。 開學時間是三月一號,沒幾天的時間準備,再說了也不用準備,學校就在家門口騎自行車也就二十多分鐘的樣子,王老師在首都醫學院也認識有熟人,到時候直接走讀就好了,白天上課,晚上回家睡覺,比上下班還輕松。 到開學那天,李平安專門從單位開了一輛車,全家人大的小的齊上陣,抱著孩子送丁秋楠去上學。 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入學的學生年齡普遍偏大,有很多都是三十來歲的樣子,真正的應屆學子是真的不多,打眼一瞧,最少的都是二十三四的樣子,十八九的孩子寥寥無幾,其中不乏有抱著孩子來報到的新生。 話說大丫今年的成績也不錯,考上了首都農業大學,也是一所重點大學,惹得傻柱在院里連著擺了兩場酒席來慶祝大丫考上大學。 報到流程走完后,帶著丁秋楠去見了一下王老師的熟人,簡單的聊了會天,當李平安提出要給丁秋楠辦走讀后,對方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一切事情辦完,李平安和易忠海他們也沒在院里多待,把人送來就行了,人家今天還要開班會什么的,校園環境早就看過了,再在學校里面多待也沒什么意思。 從今天開始,丁秋楠就過上了夢想中的大學生活,李平安則是老老實實的上班,倆人都沒時間去帶孩子,只能跟以前一樣,把孩子重新交給一大媽照顧。 對于帶孩子這事,一大媽沒有絲毫埋怨,反而樂在其中,天天抱著孩子在四合院里到處蹓跶。 隨著年底的小崗村傳來的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消息傳開,頓時舉國震動,小崗村這個地方率先拉開了對內改革的大幕。 上層的反應很快,經過一個月多的激烈討論,正式對外宣布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國內經濟真正迎來了騰飛。 在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個新年過去沒多久,一大媽深夜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走的很安詳,沒有一絲痛苦的在睡夢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李平安和丁秋楠是第二天早上才得到這個消息的,當聽到傻柱送來的這個消息時,手里的飯碗當場從手中脫落,這么多年的相處下來,李平安早已將一大媽當成了自己真正的親人,面對一大媽的突然離世,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