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南北矛盾-《萬歷佑明》
第(2/3)頁
……
李如松所率明軍的確追到馬疲人乏才負著紅日而回。
主要是他們很久都沒有這么盡興過,再加上李如松本人也是個年少氣盛喜歡身先士卒且一打起仗來就非得要讓臂膀無力殺盡興才肯走的將領,所以待長勇堡的明軍回來,幾乎每騎的鞍邊都掛滿了人頭,讓馬看上去都胖了一圈。
李成梁沉著臉看著滿院子的人頭,對回來的李如松冷聲說道:“殺這么多干嘛,萬一插漢部下次不來了,你還殺什么?”
“那孩兒就去他老巢,他們怎么劫我們,我們也怎么劫他們,最好還能像漢時霍去病,也封狼居胥山。”
李如松嘿嘿一笑地看著自己滿地的戰績道。
李如松是武進士出身,也讀過書,而且老師還是大才子徐渭,所以自然也知道霍去病的故事,心中也很渴望效仿歷史名將建功立業。
“忠勇有余,心機不足!還是要多讀書!”
李成梁說后就回了自己的屋。
李如松拱手稱是,且跟了過來。
接著,李成梁就問道:“這次陣亡多少人?
“加上重傷救不活的,五十六人。”
李如松回道。
李成梁道:“那你去撫院領一下撫恤銀,報上名單,記住是每人三十兩。”
“這次怎么這么多?!”
李如松頗為驚喜,問后就道:“以往不都是戰死者十兩撫恤銀嗎?這要是三十兩,孩兒真敢帶些兒郎去大漠深處尋韃子老窩了!”
李成梁笑著道:“這是兵部新定的撫恤條例,因抄家財政寬裕,另清丈田畝效果不錯,天子就準了兵部大司馬所請,把邊鎮軍戶的命價提到了三十兩。”
“不過,饒是如此,還有言官非議呢,好在本兵素來就不是輕視我們這些軍戶的,力排眾議,堅持要提升撫恤銀,撫院也不錯,圣旨一下來,就告訴我以后遼東照此例報撫恤,而沒有說先壓個幾年,讓遼東繼續按十兩銀子來撫恤,直到巡關的御史上疏參劾再改。”
“新朝真是吏治清明,賢臣滿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