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關于開海-《萬歷佑明》
第(2/3)頁
“隨他去吧。”
朱翊鈞知道張居正作為儒家士大夫一員,道德上的思想包袱也還是有的,即便知道不可能再做道德上的標兵,也還是想在皇帝面前偽裝一下。
所以,朱翊鈞也沒多說什么,只在接下來問道:“還有什么事沒有?”
張鯨回道:“元輔張先生對張鯨修說,他已和大司空通過氣,有意奏請朝廷進一步開海,且廢匠戶制度。”
“這才是正事!”
朱翊鈞聽后就問道:“上次抄馮保的家產,徐家給馮保那一年海利統計出來是多少?”
“回皇爺,有一百二十多萬兩。”
張鯨回道。
朱翊鈞道:“朕記得,福建巡撫劉堯海奏報,開海的月港去歲稅收是一萬一千余兩,對吧?”
“對的。”
張鯨回道。
朱翊鈞聽后沉默不語。
他沒想到隆慶時期的開海給國家帶來的稅收還不及一個地方豪紳一年海利的百份之一。
本來都是朕的錢,結果朕才只能拿一百分之一。
這讓朱翊鈞心里其實不怎么好受。
再一想到歷史上鄭芝龍靠海貿就可一年歲入兩千多萬兩白銀。
而滿清那么封閉乾隆時期關稅也有六百多萬兩。
朱翊鈞突然覺得自己大明的稅收真是低的可憐,而大膽打破祖制約束的開海政策也只是更多的富了地方豪民。
“而朕又記得,先帝時,初次開海月港時,歲入只有兩千多兩,可對?”
朱翊鈞又問道。
張鯨再次回道:“對的。”
朱翊鈞未再言語。
但他在心里也不得不承認,開海的確還是有好處的,只是負責制定稅收的文官官僚們,打著不奪利于民的旗號把稅收定的很低,而讓國家沒有得到的開海海利遠少于地方官紳。
“看來,無論如何,開海的確是能增加國帑。”
朱翊鈞因而言道,且問著張鯨:“你覺得先生他們能成功繼續開海嗎?”
張鯨這時說道:“皇爺既然問,老奴便斗膽直言,恐怕很難!”
“說說你的理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