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給朕反思-《萬歷佑明》
第(2/3)頁
“還有諸卿。”
朱翊鈞又看向了潘成等執政公卿。
申時行、潘成等也就皆起身拱手作揖:“不敢負陛下厚望!”
朱翊鈞頷首微笑。
接著,朱翊鈞就雙手垂于膝上,身子微微前傾,說:“朕即位已逾十載,而自先生去后,需要繼續革除的宿弊皆未有大的推進,一直都在剪除奸佞,匡正朝綱!”
“但朕與諸卿,畢竟不是只知殺人抄家的賊寇,而是攜手建設國家的君臣,故當繼往開來,興起百事!”
“如今,元輔在朕舉綱后而立目,可謂綱已舉而目已順。”
“那接下來。”
朱翊鈞就瞅向了申時行:“元輔打算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其余諸卿也對此有何針砭,但且講來,以明朕聽。”
這時,申時行便起身說:“陛下,臣認為,當下首在調補大臣,內閣七部和五軍都督府樞密院都還缺大員,以至于中樞政務冗雜得不到及時處理,也不足以在接下來為其他大事。”
“此言在理!”
“侍御司先下旨,著吏部主持廷推閣臣九卿,七部尚書、都御史、六科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寺正卿與掌道御史,共相推舉,而擬選出三名供朕推選,主推一名,陪推定為兩名。”
“另外,需要補足的五軍都督府樞密院堂官和兵部堂官,就由在京都督僉事以上武臣與樞密院、六科、兵部、掌道御史、錦衣衛堂官從夠資格的總督提督中廷推,也由吏部主持。”
朱翊鈞點首后,就對接下來的人事推舉下達了相關安排。
明制。
凡國家大政與文武大臣出缺,皇帝會下詔令廷臣商議,然后再報請皇帝下旨定奪。
而議國家大政的會議,則謂之為廷議。
推舉重要大臣,如文臣之大學士、尚書、總督、巡撫這些,武臣之總兵這些,則謂之廷推。
不過,廷議和廷推的內容與參與人員皆是皇帝下旨決定。
而朱翊鈞對廷議基本上只限于在政事堂同政事堂執政公卿們共相計議。
唯獨廷推,朱翊鈞仍舊讓七部尚書、都御史、六科與都察院掌道御史這些官員參與,甚至這次他還讓武臣開始參與軍事主官的廷推。
原因無他。
人事上的安排,因為本就要登《邸報》,而告于天下官僚知道,以便于政令傳達,故而不需要保密,反而盯的人越多越好,如此可以盡大可能的減少用人不明或不當的情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