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興辦實務-《萬歷佑明》
第(2/3)頁
“只怕只能在淮安城里賣,而取些薄利;而若是替布政司經營官辦作坊,就可以用布政司的名義把紙張賣到揚州去,而不必擔心被榷關稅吏盤剝,那里巨賈富商如云,收入自然不小,且也不擔心有豪紳在你做大后,又奪了你的產。”
呂坤言道。
陳九竹想了想后就忙跪了下來,叩首道:“小民愿意,多謝大老爺賜小民富貴,大老爺就是小民的再生父母!”
陳九竹說著就哭泣起來。
他很清楚這里面的好處,所以很感激呂坤愿意以官府的名義資助他做大產業。
只總兵許盛文不得不對呂坤說:“東主,朝廷雖只準地方撫按代商賈題請內閣度支司投資助商養民,但沒讓官府自己官營商業啊!”
“但朝廷也沒禁止!”
“富賈巨商多為權貴豪紳爪牙,沒幾個愿意大辦能養大量小民的產業,只一味投身于厚利可圖的鹽業和海貿、邊貿;沒幾個真的愿意惠民興實務,以致于現在都沒幾個富商愿意聽從本院號召,而愿意在興辦造紙、制瓷、造精巧器械農具等實務上下功夫,連造船都沒幾個愿意造,都只想著賺輕松錢,如此,只能由官府來組織有技藝的小民興辦實務!”
呂坤言道。
許盛文聽后點了點頭:“撫院說的是,若真在淮安有大紙坊,首先是不愁銷路的,同時還能讓淮安不少因兼并而無地的游民重新謀生,盜賊之事也就大減,人口也不會因此大量外移,還增加藩庫收入,如此考成時,也就好看一些。”
呂坤道:“正是這話!”
于是,呂坤便成了大明第一個主動興辦實務的封疆大吏。
造紙工人陳九竹也在次日就與鳳陽布政司簽訂了類似后世那種對賭協議的契書,保證在一年內解決淮安若干游民就業的問題,而因此還拿到了布政司給他的五千兩入股股金。
一下子。
陳九竹就從一個差點被當成逃戶下獄而遣散回鄉的流民逃人,變成了手握五千兩活動資金的地方官商。
云南洱海。
原陜西參政邢玠因滅緬事被調來了云南,任右布政使兼按察副使,正負責招募更適應熱帶雨林環境的滇地土人為兵,而為將來派兵久駐緬甸打算。
而因朝廷解除路引之禁,他也下令云南府衙將因不堪忍受官礦剝削而逃走被抓的當地礦工釋放,而招募為兵。
礦工賴大良因而就成了云南洱海協守游擊麾下的一員戰兵,且在受訓一個月后,就因放假省親而帶著軍餉回了家。
“賴小石這次為國立了大功,幫助朝廷查獲了通夷奸賊,所以按例敕賞你們家五十銀元,另賜‘帝賁良家’銅章一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