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鼓勵立功-《萬歷佑明》
第(3/3)頁
申時行拱手道:“陛下說的是。但欲使上下和一,的確也該和緩一下朝廷與士林的關系!”
“自推行新政以來,為撥亂反正,對士林威嚴過重而恩惠不夠,難免有過正之嫌,使士怨增加,以至于士子叛國通夷的事大量出現(xiàn)。”
“如今要推行新的國策,如遷民,如運糧修路,還需要他們在民間協(xié)助官府,何況朝廷官員也選自于他們中間,乃至賑災捕盜也需要他們配合,以及需要他們監(jiān)督貪官。”
“另外就是接下來的許多大事,也還需要他們配合,需要他們以宗族的名義組織鄉(xiāng)民或者鼓勵鄉(xiāng)民外出務工或者出關定居。”
申時行說后就垂首等著朱翊鈞的評判。
朱翊鈞道:“朕知道,治國離不開士大夫,朝廷和百姓之間能否君民同樂,文化能否興盛,成也他們,敗也他們!”
“昔日在江南一隅,能成功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事,也是因海愛卿和一些江南忠貞之士在申師傅的勸導下,理解了朝廷的難處,再加上朝廷主動出資鼓勵天下有產(chǎn)者另謀他利,才最終得以順利推行。”
“而如今,申師傅要繼續(xù)改制,興利除弊,也還是需要天下忠貞之士配合,需要上下和一,朝廷自當予以激勵之策,國家也的確需要脫產(chǎn)之士弘揚本國文化,使文教大興,弘古揚今。”
“朕想了想。”
“不如這樣,首先不能食廩的增廣生和附生也準食廩,而廩生廩食適當提升,舉人也準食廩,由禮部定立廩食規(guī)格,與原來的優(yōu)免不同,只本人可得廩食解決基本的生計問題或口接濟一二家人,而不能因優(yōu)免可并田地,可得奴婢投獻。”
“其次,舉人包授官職,舉人連續(xù)兩次未能中第者,由吏部包分配官職!”
“既然取消優(yōu)免使士子與族人不知讀書之好,那就與朝廷需要增加官僚的現(xiàn)實相結合!”
“吏部這里增設鎮(zhèn)與鄉(xiāng)一級官員,授官者賜同進士出身,銓敘同進士出身者。而進士中第的,起點高一些,也算貴于舉人了。”
“另外,為盡快開民智,正風氣,當增加大量教職,多設學校!學部要在官辦社學和書院基礎上,籌備建立更完善的學校制度,甚至當為培養(yǎng)大量教職官員,可設計一批師范學校,以作學官安排使用。”
“再則,至于免全家丁銀也不是不可,凡愿意受官派出關或去海外任官者,可免全家丁銀,為的是鼓勵出去為國立功。”
“最后,為復華夏漢唐時之雄風!凡生員皆賜九品冠帶,舉人賜八品冠帶,他們可以朝廷名義募民出海開辟我大明漢土,若開辟出一縣之大,可自任知縣,而想回來則可請朝廷封三品世襲軍功爵,另派流官;若開辟出一府之大,可自任知府,想回來則可請朝廷封二品世襲軍功爵,而另派流官;開辟出數(shù)府之大,可自任巡撫,若想回來,可請朝廷封一品世襲軍功爵,而另派流官。”
“朕倒不在乎他們出去就真只想扶起一番夷之國,圖我中華,朕只在乎的是,他們被朝廷恩養(yǎng)卻茍安懦弱而不愿意出去建功立業(yè),只知道欺凌本國小民,教唆小民對抗朝廷,自己卻在朝廷大軍壓境時出賣被自己挑唆的小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