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七十一章 禮下子女-《萬歷佑明》


    第(1/3)頁

    這是一個改變。

    在朝廷的威逼利誘下,地方上的士民不得不開始接受不纏足的風俗。

    而武清知縣彭應參以俸銀訂購一批全足繡花棉鞋讓武清縣的大多士民因而更愿意接受放足的行為,被認為是一種很善于利用人性的變通行為,也就得到了朱翊鈞的褒獎。

    吏部因而在行取時,特將他補為吏科給事中,代替被處死的給事中戴光啟。

    大明的確不缺能做事會做事的官員。

    哪怕這次因為火燒中宮的事件,導致許多清流朝臣被誅,但朝廷依舊能迅速選出一大批可以足夠勝任科道、六部等職的地方親民官進京任京官。

    甚至基本上都還是進士官。

    誰讓大明的進士本就不少呢。

    要知道,每一屆的進士大部分都是三甲同進士,而這些同進士大部分都只能在地方上打轉,蹉跎一輩子。

    所以,只要皇帝不怠政,不惡意讓官職空缺,這片土地上就不缺能適合某官位的人。

    哪怕,把要求提高一些,依舊說非進士不可,非考成優等的不可,也沒事,大明有的是能力出眾但等不到升遷機會的進士官僚。

    這也是為何如今的士族遠不如漢唐時的世家。

    讀書成為文官的成本大量降低了。

    大量庶民小地主也能培養出一兩個讀書人,導致天下想做官的人如過江之鯽。

    他們不怕朝廷內部斗得厲害,只怕朝廷不給他們上進的機會。

    朱翊鈞個人也不怕把文人殺的太狠,他怕的是,出現明末那種因為大士族在兼并土地足夠多后,就聯合幾個大士族壟斷鄉議,乃至在官場上構建起強大關系網后就操控地方官府,進而在科場大肆舞弊,用各種手段壟斷科舉中錄取生員、舉人的名額,進而阻斷了普通讀書人的上進之路。

    據后世有人統計,無論明清,隨著朝代發展到后期,進士中出身普通庶民地主階層的比例都會逐漸下降,乃至下降到嚴重的地步。

    而明末也是一樣,因為上進之路漸漸被阻斷,竟出現了生員也造反的情況,即所謂的白頭軍。

    按理,生員作為統治階層的一員,不應該自己造自己的反,但歷史上的確出現了。

    當然,朱翊鈞也不敢再繼續擺爛,適當的讓申時行等還心存社稷蒼生的執政公卿看一下他這個皇帝如果擺爛是什么后果后,他就不得不繼續勤政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