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勛貴可用-《萬歷佑明》
第(1/3)頁
“你既然都這么說,那就如此辦!”
朱翊鈞這么說后,就看向楊巍道:“犯事的人,皆依律處置?!?
楊巍拱手稱是。
與此同時,陳政也被錦衣衛拖了下去。
朱翊鈞這里則看向了張宏等:“回去繼續任職吧,朕還是愿意相信你們的,自省歸自省,該做的事繼續去做?!?
張宏等也叩首稱是。
而在當天下午,朱翊鈞就收到了興安伯徐汝誠的請罪奏疏,即關于戚繼光的轎子在京營一帶遇襲一事的請罪奏本。
朱翊鈞以他揭發內外勾結之大案立功為由,定了個不予追究的處置的結果。
畢竟這次的確多虧興安伯徐汝誠選擇了寧得罪舊禮一派的人,也不欺瞞皇帝。
“難道是朕演的太過,竟讓他興安伯看出來我對張鯨不是真的怒?”
不過,朱翊鈞倒是沒想到興安伯徐汝誠會在明明看見都氣得拿東西砸張鯨時,竟沒有選擇和給事中王亮等一起,對張鯨落井下石,將一應過錯怪到張鯨身上,而是選擇背刺王亮等人,揭露事實。
這讓朱翊鈞看見了徐汝誠的能力,也看見了他的忠誠。
他不得不承認,勛貴也是有人才可用的。
所以,朱翊鈞親自把徐汝誠的名字也貼在了屏風上。
總得來說,這一場風波總算告一段落。
戚繼光有驚無險地還是成了大明的第二樞密使,執掌軍機。
樞密院的文臣和地方督撫文官將開始不得不習慣有一位武臣來管他們在戎政方面的事。
不過,這對他們而言,也不算突兀,畢竟戚繼光之前就是樞密副使,只是以前還有個方逢時帶頭,他們還能接受一些而已。
而最令人驚嘆的事是,在這萬歷十二年的年底,司禮監竟一下子閑住了一個司禮監秉筆太監,又因為犯事處死了一個司禮監秉筆太監,可以說是大換血,乃至牽連到整個在外的內宦都要回京接受學習。
“陳政向來跋扈囂張,不把老祖宗放在眼里,奴婢和張鯨也常被他暗中挖苦譏諷,很多事都他瞞著我們做,所以,像這次他偽造張鯨手令的事,奴婢就不知道,也竟不知道他還對薊國公不滿。”
“但奴婢絕沒有這樣的心思,就他陳政對皇爺從沒有半句實話,他常自詡自己才高,所以哪怕老祖宗的話,他都敢駁回,更別說我們了!”
當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