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君王出手-《萬歷佑明》
第(2/3)頁
他知道,吳尊誨擔心的是這樣做會改變大明“以地為貴”的現狀,而使得他們這些大地主利益損失嚴重。
而與此同時。
在京師人流最多的大明門外棋盤街一帶的墻上,還貼了一張揭帖。
揭帖內容竟直接說朝廷是借買認購劵之事,斂財于民,定是征伐無度而導致國庫虧空,以至于無財可做周濟所致,故號召人不要輕信。
一時,看見的人很多。
許多人也因此議論紛紛。
“還是謹慎些為妥,真要是朝廷借此斂財,把我們的財斂了去,只怕就不好要回來了。”
“這些年先征倭,然后又征緬,而許多相公都說,打仗是最費錢糧的,偏偏本朝就打了不少大仗,只怕真的費銀不少,而如今這申吳縣當國,為了解決缺錢的事,估計就想出了這招,當不能上當!”
“好個申吳縣,真正是奸商出身,比張太岳還會搜刮!”
“張太岳好歹只是借著清丈之名搜刮士紳,他倒好,竟想用一張空頭紙劵直接搜刮我們士紳的錢財!”
“你們說,他申吳縣會不會因見沒多少人去買認購劵,而會蠱惑陛下下旨強制要求官紳買,且以革除官爵功名為威脅?”
“如若這樣,那就上疏諫阻!”
“大丈夫仗節死義,寧被處死也不能讓他申吳縣強奪民利!”
茶樓酒肆里,青樓勾欄中,皆有關于這認購劵的議論。
禮部左侍郎于慎行在聽到這些議論后,倒也擔心朝廷會強制要求官紳認購,便上疏以國家惠民不宜違民之愿為由,勸諫朱翊鈞當下明旨,說明認購劵之事皆憑自愿,而令有司不得強索士民認購。
而勸人發財的事,本就不宜強逼,不然就的確更容易讓人覺得是詐騙。
所以,朱翊鈞準了于慎行所請,讓侍御司下明旨戒諭有司不得強令士民認購。
這倒讓士民們放心了不少。
但也正因為此,反讓一些大膽的普通士民有了些想法,開始認購了一些礦利認購劵。
鳳陽官辦紙坊的陳九竹就因為在《邸報》上看見這樣的圣旨后,覺得皇帝這樣承諾,必不是真的欲奪民利,反把他經營官辦紙坊所得的所有現銀拿在手上,而去戶部分派到中都鳳陽出售認購劵的機構,買了一批認購劵。
葉阿貴因聽陳九竹這么說,也跟著買了二十兩銀元的認購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