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直接鎮壓-《萬歷佑明》
第(1/3)頁
海瑞拱手稱是,且也沒多說什么。
因為這不是皇帝想多占礦利,是時局導致皇帝需要多占利益,來惠天下之民。
所以,海瑞接下來就真的從內承運庫領走了六十來萬兩的銀元,也因此完成了認購劵的全部發售任務。
海瑞管著戶部,也的確令人放心,發售認購劵后得到的銀元,全都交到了商部,以至于想借機挪用干沒一些的底下戶部郎官心里都不滿。
而商部則拿著這筆通過發售認購劵所募集的銀元,正式開啟了增開關外礦產的業務。
工部尚書潘季馴則在認購劵發售結束后,根據政事堂合議的開礦事宜而召開了部議,且因此題請用屬于朝廷公帑的那部分礦利,來增建于歸化到大寧的官路,且請旨收復大寧一帶大明舊地,且重建大寧城,以便于將來石炭可以直接運去遼地。
理由是遼地比關內還苦寒一些,更需要有足夠低價的石炭供暖,而減少遼地受凍漢民數量,促進遼地漢人人口增加。
朱翊鈞御批曰:依議,且令設大寧布政司、都司、按察司,設巡撫一名,以教化當地漢蒙人口。
大寧也就因此再次歸為大明疆土。
如此一來,大明朝廷便需要招募更多的百姓修路和更多的官員與兵伍去大寧一帶任職。
而在政事堂會議此事時,戚繼光則請旨對京營兵馬進行整頓,核實京營數目,而希望準予他將舊京營中的操練不合格者,全部抽調到邊防去修路。
同時。
戚繼光還希望,將操練合格者也派去大寧充任邊軍,通過在收復大寧過程中與可能會反叛的蒙古部落作戰來得到實戰訓練的機會。
至于新京營,戚繼光則提議重新招募壯勇組建。
朱翊鈞對此予以贊同,且令戚繼光編訂招募制度和退伍條例。
即大明雖然注定要從衛所制漸漸過渡到以募兵制為主的軍事制度,但也不能一時為兵終身為兵,進而使得沒有壯勇入伍,畢竟沒人像一輩子背井離鄉,如此哪怕得了錦衣與厚賞又如何呢?
所以,需要推行退伍制度,即所募壯勇在入伍若干年后準予還鄉,發放路費與補貼,優秀者要安排地方職務。
之所以是以募兵制為主,而不是全改為募兵制,則是因為考慮到實際情況,在一些邊塞地區與海外地區,是需要兵農合一的衛所制模式的。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迅速消亡,也不可能迅速興起,都會有一個漸變的過程。
朱翊鈞向戚繼光說了這一番要求,戚繼光知道皇帝這是真的在把士兵當個人,也口稱遵旨,而如此照辦起來。
于是乎,接下來,整個京營的在京衛軍與班軍皆被集合起來。
京營官兵在隆慶年間補過一次壯勇,有六萬余兵,但經過十余年,還是有三萬余被權貴役占,或有富足者通過行賄營中將領而不操練,只做起商業匠作之事,只有貧困拿不出錢行賄營將與老病者,還留在營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