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二十二章 新政劇變-《萬歷佑明》


    第(3/3)頁

    對于劉家而言,現在技術上革新的動力還沒那么大,主要是因為棉布市場還在迅速擴大,內部各大織坊主要精力是放在了擴大生產規模上,還沒有精力去提高生產技術,畢竟后者需要更多的時間成本。

    棉業市場的確一直在擴大,每年大明商賈都要從內地訂購大量棉布出關或出海。

    尤其是在濠鏡為大明官府接管且通過王錫爵的改革,使去果阿和呂宋的貿易航線由大明市舶司名下的本國商賈來經營后,直接就進一步擴大了大明的棉布的出口量。

    因為這些地方的棉業完全不能跟大明競爭,他們自己生產的棉布既沒大明的棉布便宜更沒有大明的棉布質量精湛,所以,當大明商人能夠比西夷番商這種二道販子去與海外土著貿易時更敢把價格壓得更低后,這些地方的棉業市場基本上就可以被大明的棉布直接占領。

    話轉回來。

    正因為此,眼下來娣在只是瞅了一眼最新的官報消息后,就把這個想法拋在了腦后,而只對自己的大丫鬟吩咐說:

    “吩咐織坊,多招些貧家女孩訓練為新的織工,可以不用買斷賣身契,只雇五年,每月可以休四天,受訓期間也給工錢,照織工一半工價給!以免到時候又來打單子,結果織工不夠用。”

    這大丫鬟拱手稱是。

    “凡來我汪家織坊的外省織工,愿為十年以上工的,給安家費十兩銀元,五年以下給五兩安家費!”

    “如果有家人需要謀份差事,我們汪家必幫其解決?!?

    浙江這邊,織造大戶張家更是夸張,為搶人擴大生產規模,不惜出高價安家費去外省拉人,致仕的吏部尚書張瀚親自下的決定,因為他很清楚,他張家如果慢一步,新政帶來的棉業宏利,只會被別的富賈巨商奪走。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