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編典封侯-《萬歷佑明》
第(1/3)頁
朱翊鈞讓張敬修整頓錦衣衛,且設密告制度后,官場的確因此出現了大換血,所以一下子除了多人被治罪外,還罷免了一位閣臣兩位尚書。
不過,大換血的烈度,相較于以前倒是弱了不少。
主要是因為大明已經開始對外取利,內部傾軋程度也就開始減弱。
通過抄家來增加國帑的這種粗暴方式,也就沒有大規模出現。
也是為了不影響士民擔心取財后終究只會為朝廷所奪,而因此只醉心攬權,追求短時間的暴力斂財,和短時間內的奢靡享受,不做長遠理財之計。
潘晟、徐學謨、楊巍這些都是以帶散官爵位的方式歸鄉養老。
朱翊鈞還特賜“盡忠為賢”金匾于三人,且特詔建牌坊旌表其功,算是以皇帝身份承認其功,稱贊其德,使其家族榮譽得到保護。
而朱翊鈞這樣做,也是想讓他們家族因為這份榮譽,不做短見之事,如縱容子弟揮霍,不睦鄉鄰,不積極搞社會事業,不替朝廷維持地方穩定。
剩下沒有辭官的執政公卿,也因此松了一口氣。
他們知道皇帝沒有要刻薄寡恩的意思,也就一面感念皇恩未做歸隱之想,也一面更加嚴格約束子弟,以求能在高位上多待一些時日,進而實現未完成之志。
當然。
申時行等執政公卿之所以沒有強力反對密告制度,也不僅僅是因為皇帝沒有要刻薄寡恩,而是他們和皇帝相處的近,也知道皇帝設密告制度的真正用意,是控制國內官僚士大夫對庶民的克削程度,同時為將來大規模開發外利以惠天下士民做準備。
而如今。
礦利方面已經開始要有惠及士民的跡象,他們作為執政官僚,自然已占據了分給天下士民的蛋糕中的主要部分,也就還能隱忍,愿意去約束子弟,為的就是等著外利兌現,好苦盡甘來。
雖然,密告制度讓天下官紳人人自危,且不得不更加嚴格約束子弟,以保全家族名譽和自己仕途,但對于百姓而言,卻是人人更加安寧,開始積極勞作掙錢。
漢人老百姓的自我修復能力素來很強。
只要官差胥吏和士紳豪強不要滋擾他們,他們在被擄掠后,是能夠迅速恢復活力的,哪怕沒了田地產業,也能開墾出新的良田,開辦出新的作坊,讓一個蕭條的地方農業與手工業又發達起來。
李如松就在萬歷十三年暮春時,于班師回京途中,看見薊州一帶市鎮,比他去年北上時更熱鬧了許多。
商販如云,店鋪鱗次,而耕作的百姓也多了許多,很難見到懶夫惰民,甚至許多百姓已開始在貧瘠陡峭的山地上耕作。
他便主動問一叫解百兩的百姓:“老人家這是種的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