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佛寺當整-《萬歷佑明》
第(1/3)頁
「居然這么明事理了?」
朱翊鈞一時不由得問了一句,然后就修理起面前的一盆紅梅來。
自來到大明后,朱翊鈞就多了些這個時代能接觸到的一些愛好,如修理花草畫畫賞鑒古董書畫什么的。
尤其是在美色與佳肴都不缺,科技又未發(fā)展到后世的地步的時候,他也耳濡目染的在休憩之余,跟著這個時代的權貴仕宦們一樣,培養(yǎng)了一些所謂的雅好。
朱翊鈞這么問后,孫新就說:「本來是有些激動的,但在元輔講說了一通道理后,他們又配合了。」
「是什么道理,說來聽聽。」
朱翊鈞說道。
孫新便將申時行等人的對話告知給了朱翊鈞。
朱翊鈞聽后沒有說什么,只嘴角上淺帶笑意。
朱翊鈞不得不承認,申時行不愧是申時行,算是摸準了這些文臣們的心思和自己的心思,很好的調(diào)理了自己和文臣間的矛盾。
說白了,朱翊鈞就是不喜歡被人管著,不希望自己一點自由也沒有,成為禮教的奴隸!
朱翊鈞就是希望這個時代的人能尊重他,把他當個人,不要借著禮法與民眾的名義束縛他,逼他跟個傀儡一樣,做天下人的奴仆。
朱翊鈞是真不愿意這樣。
所以,他才愿意改禮法,甚至為此不惜也愿意給別人一些自由,也因此,他寧殺了周氏父子,以儆效尤,也不愿意容忍別人過度干涉他的。
畢竟朱翊鈞改革的動力除了改變民族的命運,使民眾過得更好,就是讓自己能更加自由,首先就是在金錢的使用上更加的自由乃至有更多的私房錢。
周氏父子算是真的觸到了他的逆鱗,讓他再次有種不被理學當人的感覺,也就起了殺心。
好在申時行理解他的感受,成功讓大臣們因為自己做不到像海瑞一樣完全大公無私而被迫接受皇帝無論怎么使用內(nèi)帑都與圣德無關的觀點。
當然,朱翊鈞完全可以不在乎什么圣德名譽,而直接殺掉周氏父子,進而讓人知道他的逆鱗在哪兒。
而朱翊鈞也的確是這么做的,他沒有多在乎一些虛名。
但申時行或許是為了皇帝與官僚集團之間關系更加和睦,還是通過說服官僚們,保全了皇帝的這些虛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