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天子陽謀-《萬歷佑明》
第(2/3)頁
“故以臣愚見,若楚王真敢謀亂,且有所智謀而非一時愚笨之舉的話,則必須有撫按暗中支持才可,而朝廷現在即便不能立即抽調兵馬,也當先阻止撫按與之勾結的可能。”
朱翊鈞問:“怎么阻止?”
申時行不由得擰眉:“這個時候自然是不能驟然換撫按的,以免新的撫按不知就里,而要阻止,以臣之見,當請堂議,以求群策。”
朱翊鈞則道:“這也可以,政事堂堂議之前,朕倒是有個主意,諸卿堂議時可以議議,若覺得不妥可以駁斥,軍國大事,可不能因是朕之言就不敢駁。”
申時行拱手稱是。
接著,朱翊鈞就道:“先生教朕,治國當循正道!”
“如今改制也是一直順應著天下人心在改制的,無論是權貴官紳還是普通百姓,多數還是站在朝廷這邊的,沒有多少人想反,也沒有多少人想換了朕,乃至多數還力主天意即圣意,故從大勢來看,他楚王即便要謀亂也是必敗的!”
“但只是,目前朝廷因戎政之主要精力主要集中在對外,故一時難以兼顧,會使其因為謀亂對內造成很大的破壞,而為避免這種破壞,需將陰謀變成陽謀,以勢壓之!”
朱翊鈞說著站起身來:“而要這樣做,不妨先以一言官參劾湖廣撫按官與勾結楚王謀反,以陽謀破其陰謀!”
“朝廷這邊,自然不因言官平白誣告撫按官而處置撫按官,只會讓撫按官調查楚王謀反事,且以明旨表示對其信任,而撫按官則自然不敢再在暗地里支持楚王謀亂,使其更容易拿下周邊城池。”
“否則的話,撫按官必會成為眾矢之的,一旦稍有挫敗,就必有更多官員懷疑他們與楚王勾結,而他們為避免因此被朝廷怪罪以至于連累家小,只能盡全力鎮壓以洗清自己清白。”
朱翊鈞說后,申時行和戚繼光兩眼一亮,不禁對視一眼。
“陛下圣明!”
申時行先含笑回了一句,就道:“正所謂邪不干正,撫按即士林也,先使撫按官不能虛與委蛇,則士林必然不能虛與委蛇!如此楚王之勢孤也!”
“沒錯。”
“撫按官作為流官,若支持楚王謀亂,必只敢暗中支持,如刻意在楚王起兵時率標營離開武昌,刻意把已同楚王媾和的內應安排在一些要隘,把錢糧火器工匠暗中置于楚王可劫掠之地,而這樣他最多是得一不察不知兵之罪,最多也就革職為民,不連累家小。”
“且陛下素來不愿重責因做事而失誤的大臣,故他們也就更加不用擔心,因為一些失察不知兵的罪責被嚴辦。”
“而若朝廷真的先有人透露出風聲說他們失察不知兵是故意裝的,是故意要讓楚王造反成功,只怕他們就不得不認真平叛了,畢竟這涉及到九族之安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