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吳弘濟痛哭完后,就上了本主動承認自己之前是為博名聲才彈劾張敬修,而自請罷黜。 吳弘濟這么做,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寫承諾書的事遲早被天子知道。 而自己既然已寫了承諾書,承諾自己的確是為博名聲才彈劾張敬修,遲早會丟盡臉面于朝野內外,也會被陛下視為偽君子。 所以,他與其等著皇帝挖苦他,還不如主動請辭,給自己挽回點顏面,讓皇帝知道他還是知恥的。 朱翊鈞這次御批的很快,以雖事君不誠但看在坦白及時的份上為由,下旨對吳弘濟不予重懲,且表示,既然你吳弘濟這么想博名聲,就給你一個機會,故不革職,只貶謫到緬甸去任知縣官,負責撫夷與推行漢化一事,將來若能使緬甸人人知漢禮,崇皇風,自是揚名于后世。 而吳弘濟在收到朱翊鈞的御批后,驚呆了許久,然后不得不來找海瑞,向海瑞哭訴說: “大冢宰,下僚家有老母,若去極邊之地,恐惹老母傷心,還請大冢宰擇機待陛下忘了臣這件事后,將臣調回來吧!” 海瑞道:“誰沒有老母,自古忠孝難兩全,令堂若是賢母,只會鼓勵你去保邊衛疆。” 吳弘濟見海瑞不肯為自己徇私,只得啟程南下去緬甸。 倒是錢一本因聞吳弘濟被貶往極邊之地,趙卿被下詔獄論死,且皆跟普通士民攔阻吳弘濟的事件有關,而深感這種通過發動普通士民參與政治斗爭的行為很過分也很危險,也就上本為吳弘濟和趙卿求情,且彈劾錦衣衛張敬修脅民欺官、擾亂世風,甚至還在彈劾張敬修之外,直接批評朱翊鈞說: “陛下自張太岳去后,一味縱容其黨羽,而不加以遏制,只對清流言官多加懲處,以致于言路擁塞,其黨羽囂張跋扈!” “如今更以太岳子為近臣,使其胡作非為、怙惡不悛;且久不立太子,大興土木,漸不批奏疏,只讓奸黨把持朝政,使天下人人不知畏懼天威,而民悍勇敢欺官,士刁頑敢亂道學。” “恐今日只是民不知畏官,將來則是民不知畏君也!” 錢一本之所以要直接批龍鱗,不是他忘了畏懼,而是他心里門清兒,知道發動百姓對付他們這些清流小臣,肯定是皇帝同意的,不然申時行、張敬修等官員,絕對不會有這個膽子敢讓民問官,乃至準予《大誥》出現。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 所以,錢一本也就直接選擇了批龍鱗。 這樣一來,首先可以一針見血的提醒朱翊鈞,伱真要讓庶民也參與政治,那將來你要是想肆意妄為,只會更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