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回到朱翊鈞看關于討倭的章奏的時候。 因眼下已是暑盡秋來之時,天氣轉涼,風清氣爽,朱翊鈞也就會常在室外辦公。 現在的他就坐在躺椅上,伴著一汪碧湖上的斜陽,看起了這些章奏。 而他也因此看到了現在才到他御前的一封,來自豐臣秀吉警告他,若不盡快撤去遷居東瀛的唐人,否則就要盡屠唐人的威脅之話。 朱翊鈞看到后嗤然一笑。 接著。 朱翊鈞就又看起了別的章奏,在得知麻貴計劃先登陸倭國中國,而逼豐臣秀吉回援,以便設伏且打算以石見銀山為餌對豐臣秀吉梅開二度,利用的就是豐臣秀吉在倭國本州打遍諸大名無敵手后產生的驕縱之氣后,就不由得笑道: “國有名將,社稷之福啊!” “朕得石見可期也!” 而因此,朱翊鈞因為最近銀元價格一直上漲所產生的壞情緒都減少了許多。 他相信麻貴接下來應該會攻下石見銀山,完成他所囑咐之事的。 不過。 時下除了朱翊鈞等少數人,還沒有多少人能夠知道遠在海外的倭國戰事會對國內的經濟危機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里面主要是因為有信息差。 不是所有人都掌握全部或者說要緊的信息。 再加上,一葉障目是人之常態,而且人又往往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所以,還是有許多權貴豪紳在拋售優質資產,土地、房產、古董,紛紛從朱門高戶流到尋常百姓家。 所以,市面上流通的銀元還是在大量減少,銀價還是在漲。 依舊有許多工坊在停工,失業率還是在增加,連運河上的商船都少了許多,許多纖夫船手不得不轉行參與到大基建的工程中。 “我們家賣了多少田出去?” 顧憲成這一天也問起顧允成關于拋售優質資產的事來。 顧允成回道:“太湖邊的八百畝上等水澆田,折價三兩一畝賣出去了五百畝。” 顧憲成聽后道:“這么便宜!這可是祖上之前無錫水災時,承府尹之請以十五兩銀子一畝買進來的,那時還是災年都沒這么便宜。” “除了沒多少田又特別想有自己田的貧戶現在愿意花銀元買外,稍微富足點的都不愿意買田,都想把銀元囤起來,沒辦法,所以只能定這么低的價,不然他們這些貧戶就算是湊銀子也買不起。” 顧允成道。 顧憲成聽后嘆了一口氣:“也罷,真是便宜這些貧戶了!” 顧憲成說著就看向正給官府做工的大量民夫,一時又嘴角微揚起來:“照這個趨勢下去,想必內帑借給外朝的銀元也耗不了多久。” “應該是的,據說,都察院已有御史開始準備新的彈章彈劾申吳縣等新黨了,而認為這次陛下定不會再庇護。” 顧允成說道。 顧憲成笑道:“再庇護下去,皇莊都不值錢了,內廷管皇莊那些太監只怕都會逼著陛下清算申吳縣等新黨。” “這是自然,誰讓皇莊產的是糧食不是銀元呢,偏偏現在漲的是銀元,跌的是糧食。” 顧允成跟著笑著說了起來。 朱翊鈞因為各地督撫奏報失業率在增加,連鳳陽、福建、應天三地的官辦實務都已經虧損嚴重,產出的貨物銷量急劇下降,也就再次召集了申時行等人,道: “雖然許多豪右不敢明著炒銀元,但還是借著買賣田地等方式把銀元囤積起來,而且是越來越瘋狂,明顯他們想要的不僅僅是銀元,還要治理天下的權力,乃至讓朕自己踐踏自己提倡的新禮,但朕豈能讓他們如愿?” 朱翊鈞說著就道:“所以,朕決定,內帑再出一筆銀元借貸給太倉,爭取控制住銀元上漲態勢!” “陛下!” “臣等也商議了這事,正決定今日就上本。” “臣等已經決定,執政大臣一起捐出各家所存銀元五百萬兩救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