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杜若啟也憤然拍桌起身道:“圣人早已把人世間的至理寫的清清楚楚,我輩今人又何德何能佩自編教材而代經學典籍?且還不是托圣人之言編寫,是只陳列主張故事,不做針砭,等于讓殿下自由生長,萬一殿下因此反而長歪,他們對得起我皇明列祖列宗嗎,對得起天下嗎?!” 杜若啟說著就攤手看向了顧憲成。 “事已至此,無可奈何!” 顧憲成苦笑著說了一句后,就道:“但公也不必太過介懷此事,殿下雖會聰明,但天下人更欲守護舊禮正統是大勢之趨,饒是太子如此,也難以扭轉大勢。” 顧憲成說著就指著外面已經站滿庭院的士子對杜若啟說:“公且看看,這些全是慕公之名來我東林聽講的,這說明他們和公一樣,都更欲守舊禮正統,而他們才是將來組成整個廟堂的官僚們,殿下再厲害,也不能和他們完全背離,這里面的原因在于科場中第者依舊是以我們這些仕宦子弟為主,而考他們的官也是我們仕宦之人,匹夫有一二魚躍龍門還可,誰還愿意真讓他們大部分顯貴不成?” “所以,將來新禮舊禮,誰主人心還不可知呢!” 杜若佳頷首:“那就開始講學,新黨教太子,我們教士子,一切風云都交給下一代!” 顧憲成道:“正是!” 杜若佳和顧憲成一出來,前來聽講的士子們紛紛拱手作揖:“東林先生、自省先生!” 顧憲成創辦東林堂后,已漸漸有很多閑居鄉野的士大夫慕名來這里,尋找自己的同類,而便于訴訴苦發發牢騷。 于是,顧憲成很快就得了“東林先生”名號。 “承蒙東林先生相邀,吾今日便腆顏來此向諸位才俊賣弄,以吾看,為人為學當先重德,德不正,則萬事不能成……” 杜若佳這時也如此說了起來,且開始對這些士子講解著自己的主張。 光陰荏苒,不知不覺已到萬歷十六年八月,大明各省的鄉試剛剛結束。 應天主考官左中允閔守正已被鎖在貢院內審閱各房薦卷。 不過,他審閱文卷時倒是沒有讀文章內容,而是默默數起了每篇文章中出現的“之”字數量。 閔守正在數完后就點了點頭,然后才認認真真看起了文章來,且在出貢院后對楊應魁說: “仕宦子弟里許多文章實在是難登大雅,我狠心多黜落了一些,給他們長個記性,免得到時候太不好看,寒門子弟錦繡文章大多上不了榜,結果仕宦子弟的文章卻多濫竽充數,真希望仕宦子弟能多勤學些為好。” “我上個本,請天子下旨,讓天下學政督學嚴厲些,不能任由仕宦子弟散漫墮落下去,一味不把舉業當回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