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鑨、杜若佳等參與的屠戮寒士案在被處理好的同時,許多科場舞弊案因為朱翊鈞要求錦衣衛等花精力去查,最終也被查出許多來。 左中允閔守正主考應天鄉試期間涉及的舞弊案更是被查得證據確鑿,不但有朱卷為證,還有陳中庸、龔鼎孝等人證。 陳中庸在當時同行寒士被誅戮而跳入水中后還是脫了險,并在欽差李如松到來后,主動見了李如松,告知了李如松關于科場舞弊的事。 因而。 朱翊鈞下旨直接將閔守正和一應犯事官員皆斬立決,其中閔守正更因為滅口擅殺朝廷命官,且縱火殺其家,而被判車裂極刑,涉案的仕宦子弟皆斬,其家族三代禁考。 但申時行在朱翊鈞下這旨時,不由得提醒道:“陛下,本朝科舉舞弊,按例最多令致仕,縱閔守正涉嫌殺人,也當改為充軍,因為如果真要照此下去,幾乎所有主考過的都得被殺!” 朱翊鈞聽后說道:“朕知道師傅的意思,無非是天下就沒有不舞弊的考官,本朝清流素來自稱廉潔第一,但想來比俗吏也好不到哪兒去。” 申時行頷首稱是,臉色有些掛不住。 要不是因為皇帝要嚴格處理在科場舞弊的清流文官,他都不想說出來。 因為承認天下主考的清流文官很多也都不干凈,實在是也有些尷尬。 畢竟他自己也是翰林清流出身。 而這個時代,翰林清流又一向自詡道德最為崇高,而也一向以此為榮鄙夷其他部院京官與外官。 但事實又的確如此。 科場就沒有不舞弊的。 因為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這些清流文官,平時在京里也沒什么職權,可謂是清水衙門,所以獲得的收入哪怕是正當的獎掖收入都不夠,除非個別才能卓越善編書寫書搞文字工程外,大多數就等著當主考官時撈一筆,即便不撈錢也得撈政治資源,討好幾個大的仕宦家族。 朱翊鈞對此也承認,也就沒有憤怒,只道:“都說元以寬失天下,朕看來,本朝士風不正,就是之前幾代過于寬縱了,尤其是對清流儒臣,身為清流儒臣,既然是靠品德才行得天下禮重,那在這方面違了法就更該嚴懲,如此才能純潔整個清流隊伍。” “陛下!話雖如此說,但這樣的話,恐天下就沒多少清流了,也會令天下人笑話的。” 許國這時說了一句,他也是翰林清流出身,自然也是要為翰林清流說說話的。 朱翊鈞聽后笑道:“卿何必掩耳盜鈴,翰林院的文章早讓天下人笑話了,說他們是京城四大不靠譜之一,現在另外三大不靠譜,都有所改善,唯獨這翰林院的文章還有翰林清流的品格還沒改善,就該嚴加管理。” 許國只得拱手稱是。 但劉應節雖不是清流出身,卻在這時也站出來道:“陛下,這事其實不僅僅涉及清流,也涉及到天下官宦豪右能不能讓富貴長存的問題,故一旦科場舞弊的事要嚴辦,恐天下官僚不愿再為官啊!” 劉應節說著就又道:“故臣請陛下收回成意,不殺負責考試而舞弊之清流官,也不嚴辦涉嫌參與舞弊的士子與其宗族,使天下不至于崩壞,凡是當循序漸進的來,只要朝廷追求公正,底下只會跟著公正起來的。” 朱翊鈞突然起身道:“科舉乃朕取天下賢士的掄才大典,不是達官顯宦壟斷權力的工具!是關系社稷能否長治久安的大計!哪能任由心術不正之人侵蝕,故朕不能依卿之言。” “那臣只能先請辭!” 劉應節突然咬牙說了一句。 朱翊鈞沉聲道:“那你就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