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當然相信!但你不等圣意就擅行權,符合圣意嗎?” 蘇耀回道。 李贄白了他一眼,批評道:“大明只要還有你這樣的官,還有伱這樣的民,這種被煽風點火后就鬧起來的事估計即便現在沒有了,將來還是會有!” “陛下給我們的便宜行事之權,不就是圣意體現嗎?!” 蘇耀沒再說話。 “無論是李卓吾鐵腕維持秩序,還是蘇文觀故作泥塑待圣意,都沒有用!” “他們維持秩序,我們就鼓動說官府強行壓迫我們;而他們放任不管只待圣意,我們就趁機燒殺搶掠,讓朝廷與想茍安的士民知道官府有多無能,而從此更加輕視官府。” “無論怎樣看,都是我們贏!” 蕭大茂這里在張鯨和楊應魁等聞蘇州民亂而來蘇州詢問情況時,就笑著對他們說了起來。 楊應魁聽后點頭,笑道:“貴賤有道,近水樓臺先得月,是亙古未變的理,哪能是人力能改之的,真若圣意即天意,也當循其道!直接鎮壓才是唯一辦法,而如此,就不會有今日這般混亂局面。” “如公這話,朝廷想靠這些士民讓官民同錫國恩,本就不合情理,不合天道!” “匹夫嘛,衣食無憂就當知足,而感盛世皇恩隆重了,而當潛心讀書以求進步才是,何必想走捷徑,非要未官先富,如果未官先富,則十年寒窗何用?” 蕭大茂跟著說道。 “撫院,巡按無能,真把刁民當成名窯瓷器,不敢隨便用兵,也就只能靠你們逼逼他們了,更重要的是逼一下他們背后的人!” 張鯨這時跟著說了一句。 蕭大茂道:“這是自然。” 楊應魁這時則看向張鯨:“公公久在御前,公覺得天子會從天下官紳之意嗎?” 張鯨道:“當今天子并非不信任百官,只要百官言之有理。” “那就不用擔心了。” 楊應魁因而笑著說了一句。 蕭大茂則道:“我已讓他們繼續煽動,爭取讓鬧事的延伸的鎮江、揚州這些地方,最好斷了今年的漕運!” 第(2/3)頁